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0

熱門小說推薦

氧氣,撥出二氧化碳;樹木吸收人撥出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練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氣感,也就是引氣入體了。

這個採樹氣,上輩子夏小語練過一小段時間,只是無法堅持下去。至於對於雜誌上其他的有招式的外功,只是看圖,練起來很難。夏小語只練過其中的一種——雨傘功,這個不需要配合內功,只是一系列動作。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人們出門使用的雨傘(陽傘)基本上都是長長的一端有塑膠大掛鉤的那種,雨傘功就是適合拿著這種傘的人。假如遇到歹人,手中的雨傘就能直接化身為武器,以保護自己,打退壞人。

夏小語的雨傘功,學的只是花架子,力量全無。好在也沒機會真的用上。

心中曾有武俠夢啊!

夏小語繼續在樹下呼吸著,感覺到渾身每個毛孔都在吸進氧氣,撥出廢氣、病氣。

手心開始有點發熱。夏小語就緩緩地睜開眼睛。

就練這個吧,就算練不成,擁抱著大自然,也是有好處的。

在夏小語穿越前,很多人都喜歡看各類修仙的YY小說。終南山的隱士一直都存在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拋下繁華到深山去修煉呢?

夏小語沒想過遠離塵世喧囂。既然重生了,就把上輩子錯過的塵世間絢爛的煙火,好好地欣賞個遍,也不枉自己重活一次。

打定主意了,以後在環境好的地方,以冥想為主,吸收大自然的靈氣。同時物理鍛鍊也要繼續進行,這樣的話,以後就算自己一個人生活,也更有底氣了。

跑完步,夏小語吃過早飯,回到自己家裡,先割下一些甘薯苗,洗淨,晾開,等完全乾了就可以喂兔子了;再從井中打些水上來給菜園澆水。

忙完這些後,夏小語從裡屋櫃子的抽屜中拿出筆和一個本子,那是父母留下來的。

夏小語的父母都識字,在夏小語很小的時候,母親林芷雲就會教夏小語寫些簡單的字。不過,夏小語從母親那裡學到的字和從學校中學到的字有點不同,比如“魚”字,母親教的字是四點底的,學校老師教的是一橫。剛上學時,夏小語疑惑了好久,後來才弄明白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

夏小語把自己剛想到的記在本子上,順便還畫了一個經絡圖,那是上輩子為了學艾灸的時候記在腦海裡的。夏小語怕自己會忘記,每天都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靈感記下來。

第十章 秋收時節

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和採樹氣,夏小語發現自己走路比過去輕快了很多,感官也比過去更加敏銳了。

與此同時,夏小語也發現自己的身體比過去壯實了,雖然只是一點點,但是也是很值得高興的。要知道,夏小語一直都是瘦瘦小小的。上輩子夏小語最大的煩惱就是自己過於瘦弱,太過苗條。

從這些改變可以看出,這段時間的鍛鍊是有效果的。

每天按時作息,早上鍛鍊身體,白天照顧兔子、料理菜園和收拾屋子。夏小語平靜而充實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著,接下來就到了秋收的繁忙季節。

田地裡的稻穀變得金黃,站在院子門口往遠處望去,就能看到一望無際的金黃的稻浪。村裡的人都忙著收割和晾曬稻穀。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大人們匆匆忙忙地拿著鐮刀,抬著打穀機出門。白天小孩子們再也不能無憂無慮地玩耍了,他們都要在家裡晾曬稻穀。家裡有平房或者樓房的,都是晾曬在屋頂。家裡住瓦房的人家,就到村裡的曬穀坪上晾曬稻穀。

晚上,大人們通常都是披星戴月回來的。那時孩子們已經把稻穀用蛇皮袋裝成一袋一袋的,堆在一起,披上一大塊透明的塑膠布,在頂部和四周壓上重物,以防夜裡霧水打溼。一般來說,秋天晾曬稻穀壓力不大,因為這時極少下雨,不怕晾曬的過程中像打仗一般去收稻穀。

要是六月的農忙季節,就很麻煩了。六月的天,孩子的臉。雨,說下就下。晾曬稻穀的孩子們,要時刻留意天空中的雲朵和風的走向。天上有沒有黑雲,是不是向自己的方向移動,這些基本的判斷是必須的,有時看見黑雲要過來,不能肯定有沒有雨,也不敢存著僥倖心理,要收稻穀。寧願收錯稻穀,也不能讓稻穀被水泡了。有時黑雲過來了,卻沒有雨滴,等雲塊過去了,再把稻穀晾曬開來。

夏家田地很少,伯父家再加上夏小語家的田地,一共也就一畝多一點。再加上勞動力比較多,一兩天就能忙完,不用花太多時間。

雖然如此,奶奶還是比平時要忙得多,忙著在伯父家煮飯和照顧孩子,還要指導孩子們晾曬稻穀和收稻穀,就再也顧不上夏小語了,便讓她自己去伯父家吃飯。

這天早上,夏小語鍛鍊過身體,擦乾身上的汗水,收拾了一下,便向伯父家走過來。

剛走進伯父家的飯廳,就看見伯父家的孩子們都圍坐在飯桌邊喝著粥。

堂姐夏小芳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臉色,大堂哥夏成山的兒子夏章歡和女兒夏章喜對自己喊了聲:“小語姑!”夏小語笑著對他們點點頭,其實他們身為自己的侄子侄女,年齡卻比自己還要大。

大堂哥夏成山結婚的時間比較早,十七歲就結婚生孩子了。夏章歡比自己大兩歲,目前已經上學,和林小燕是同班的同學。夏章喜和自己是同一年出生的,不過比自己還大三個月。

二堂哥夏成河的兒子才剛出生,二堂嫂在裡屋照顧他,沒出來吃。估計是奶奶送吃的進去。

夏章歡雖然是個男孩,但是一點也不淘氣,性格比較文靜。夏章喜身為夏章歡的妹妹,性格卻和他完全不一樣,非常活潑,話也多。夏章喜對夏小語非常熱情,不斷給夏小語介紹這個好吃,那個好玩等等。

在農村,只要不是什麼重大的日子,早上都是喝粥,哪怕是農忙,也不例外,頂多是中午加一頓飯,以補充體力。伯父伯母和幾個堂哥他們一行人早就吃過出門收割禾苗去了。

飯桌上擺著一碟清蒸薑絲鹹魚和一碟酸脆青瓜條。雖然簡單,但是聞起來就很香。

夏小語用粥勺舀了一碗粥,就著鹹魚和青瓜條吃起來。

因為伯父和幾個堂哥都是出海的,所以夏家平時能吃到海魚的機會就有很多。每當有吃不完的時候,就會用粗食鹽醃製成鹹魚,經過發酵後,味道很是香。

村裡也還有好些人家也出海,也醃製了不少鹹魚。醃鹹魚,成了這個地方的一種普遍做法。

上輩子,到了後來,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提高,說是醃製品沒有營養,亞硝酸鹽高,致癌等等。但是夏小語發現村裡的老人,雖然一輩子都是吃鹹魚,但是大多都能活到八十歲以上,幾乎沒有後世所說的癌症之類的。

夏小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