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日期:2008-10-2 12:54:24

——反目成仇

魯桓公的邀請遭到粗暴拒絕,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他很憤怒,實際上他一直很討厭宋莊公這個人,前兩次會晤已經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給臉不要臉,打他。”魯桓公決定。魯國打宋國曆來是有心得的,宋國的郜鼎都給魯國搶回來了。

於是,魯桓公與鄭厲公在武父秘密會見,兩國元首在對宋問題上十分一致,一拍即合。

“老宋貪得無厭,我早就想跟他翻臉了。魯哥,我聽你的,咱們辦了他。”厲公是什麼人物?他是鄭莊公最欣賞的兒子,決不是一個受窩囊氣的人。

魯鄭兩國迅速組成聯軍,魯桓公、鄭厲公親自領軍,進發宋國。

聽到魯鄭聯軍靠近國境的訊息,宋莊公有些傻眼了,狗急了還跳牆呢,把人家逼急了,可不要跟你拼命。

反目成仇了。

放著恩公不當,非要當仇人。

怎麼辦?硬著頭皮也只能打了。可是宋莊公也知道宋國的隊伍根本就不是鄭國的對手,何況還有魯國。他聽說齊僖公對鄭厲公很不滿意,說不準齊國願意跟自己聯合起來抗擊鄭國呢?

宋莊公緊急派出華督前往齊國。齊國跟宋國曆來也不是什麼友好國家,齊僖公尤其討厭宋莊公,所以對華督也是愛搭不理。

到了這個時候,華督也只好厚著臉皮說話了:“公子突這個白眼狼,我們也是被他給騙了,否則怎麼會把公子忽趕走呢?如今這個王八蛋聯合魯國來攻打我們,希望賢侯不計前嫌,幫助我們擊敗他們,活捉公子突,幫助公子忽復位。”

“不好意思,我們正要打紀國呢,沒工夫幫你們,你們好自為之吧。” 齊僖公根本不給面子,不過,他也確實是要打紀國了。

為什麼齊僖公要打紀國?因為他最近回顧了一下歷史,結果發現原來齊國和紀國是殺父父父父父父父仇人。為什麼說這麼多父字,因為齊僖公往上數七輩,齊哀公的時候被紀國國君在周王面前說壞話,結果當時在周朝兼任中央領導的齊哀公不幸被周王處死,還被剝光了洗乾淨烹了祭祖。

血海深仇啊,比血海深仇還要深。

其實再往前算算,紀國國君那也是姜太公的後代啊。

這一邊,華督灰溜溜從齊國回來,向宋莊公作了彙報。

宋莊公這下沒指望了,死心了。他大罵齊僖公不夠意思之後,也只能面對現實:“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我們拼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靠自己是對的,如果靠齊國,麻煩就大了。

宋國是沒有跟魯宋聯軍對抗的底氣的,死守城池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也正因為他們誰也指望不上了,守起城池來反而更專心更努力。

魯宋聯軍直逼宋國首都,宋軍龜縮不出。魯宋聯軍連續攻打,毫無進展。

就在雙方僵持的情況下,齊國把宋國救了。

齊國出兵攻打紀國了,小國紀國根本不敢對抗,紀國國君派人賠禮道歉外帶痛罵自己祖宗是王八蛋,可是齊僖公就是不肯放過他們,非要把紀國國君抓回來照方捉藥,給洗乾淨烹了不可。

紀侯比宋莊公還要害怕,一邊拼命守城,一邊派人快馬來找魯桓公求救。為什麼找到魯桓公?因為兩家是親戚,紀侯是魯桓公的姐夫。

這裡正在預備再次攻城呢,紀國使者到了。魯桓公拿過紀侯的求救信,一看之下,嚇了一個哆嗦,信上怎麼寫?“舅子啊,快救命吧,來晚了,姐夫就成回鍋肉了。”

魯桓公當即決定移師紀國,幫紀侯解圍。

“難道不是派個特使就解決問題了?”鄭厲公有些奇怪,為什麼奇怪?因為魯桓公不僅跟紀侯是親戚,跟齊僖公也是親戚。一個是他姐夫,一個是他老丈人。

原來,齊僖公那個漂亮得跟范冰冰似的小女兒沒有嫁給鄭昭公,退而求其次,被齊僖公嫁給了魯桓公。

說來說去,齊僖公和紀侯還是轉折親。不過話說回來,那些諸侯國誰跟誰不沾點親戚啊?

“別提了,就為了那檔子陳年舊事,我替我姐夫給我老丈人求了多少次情,講了多少次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道理,可是他老人家就是聽不進去。沒辦法,老丈人再親,那也不能眼看著姐姐當寡婦啊。這一次,齊魯兩國是非開戰不可了。”魯桓公看來是下了決心。

“魯哥,壯哉。你幫我打宋國,我也不能對你的事情袖手旁觀,走,我們一塊打齊國去。”別說,鄭厲公挺夠義氣。

就這麼著,魯鄭聯軍不打宋國,打齊國去了。

說來說去,齊國原本不想幫宋國,可實際上卻幫了他。

魯鄭聯軍來到紀國,就在城外紮營。

魯鄭聯軍大營的對面,是齊國的大營。

紮好大營,魯桓公請齊僖公陣前對話。

“你來幹什麼?” 齊僖公見面就問,拿出老丈人的威嚴來。

“老丈人,我看就算了。古人說得好,冤冤相報……”魯桓公又是老一套,沒等他把“何時了”說完,齊僖公已經忍不住大罵起來:“報你娘個屁,殺父之仇都不得不報,何況我們是殺父父父父父父父仇人,怎麼能放過?你有種的話,別叫我老丈人,咱們戰場上見。”

魯桓公被搶白一頓,臉上十分難看,當下也不客氣:“好,既然如此,只好戰場上見了。”

魯桓公回營,一面派人進城安撫紀侯,一面和鄭厲公商討如何與齊兵交戰。

兩人商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出營一看,把兩個人給嚇傻了。

一個晚上,在齊國大營的旁邊,平添了三座大營。

魯桓公和鄭厲公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齊軍一夜之間增加了三倍兵力,這仗還怎麼打?

可是,等他們看清楚這新增的三座大營的旗號的時候,笑了。

三座大營,分別是衛國、燕國和宋國。衛國和燕國都是齊國邀請來助戰的,衛國國內正亂,出兵不過是應付,誰讓衛惠公是齊僖公的外孫呢?燕國在北面,戰鬥力十分稀鬆,他們來湊熱鬧主要是想齊國幫他們抵禦北邊的狄人。而宋國是主動來幫齊國的,他們的算盤打得不錯:在別人的地盤上幫著齊國打敗鄭國和魯國,不就等於齊國幫自己打魯國和鄭國嗎?還能落齊國個人情,多好?

大家的算盤都不錯,齊僖公也很高興。

可是,在魯桓公和鄭厲公的眼裡,那三國軍隊就是三坨狗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尤其是衛國和宋國,那好像就是專門來給他們羞辱的一樣。

原先打齊國還沒有把握,如今反而十拿九穩了。

事實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

大戰開始了,南面陣地是鄭國和魯國軍隊,北面陣地依次是宋國、齊國、燕國和衛國軍隊。

魯國軍隊率先發起衝鋒,魯桓公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燕國和衛國軍隊還沒開戰就已經想溜了,魯桓公大吼道:“燕國和衛國的兔崽子們,姓姬的不打姓姬的,識相的快滾。”

衛燕兩國都是姬姓國,聽魯桓公這麼一喊,好像找到了逃跑的理論根據,更不打話,轉頭就跑。

另一邊,鄭國已經與齊國和宋國交手了。沒打幾個回合,魯軍從側面殺來,宋國軍隊最怕的就是魯軍和鄭軍,此時哪裡還敢交手,掉頭就跑。宋軍一跑,把齊軍的陣型衝得亂七八糟,弄得齊軍也只能潰敗。

所以說,看見宋軍、衛軍和燕軍,鄭厲公和魯桓公更有信心了。

還好,鄭厲公和魯桓公網開一面,沒有窮追,齊軍雖然潰敗,損失並不嚴重。沒辦法,齊僖公率領殘兵敗將回國去了。

魯軍和鄭軍解了紀國之圍,也各自回國。

從那之後,鄭國和魯國結盟,宋國和齊國結盟,都是恨對方入骨。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