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8-20 17:28:41
掙開人性的枷鎖
――《竇娥冤》的背後
我們身之所處,是一個調侃的時代。“靠,我比竇娥還冤!”這句頑皮話,八十二歲以下、十二歲以上的中國人,幾乎每個人都曾絮叨過。文化“檔次”高一點兒的人,可能還會雙眼望天故作沉痛狀,加上一句:“六月盛夏,咋不下雪呢?”以此表示他“冤”得可以。
竇娥,昔日關漢卿筆下那個貪婪、無恥社會的犧牲品形象,在中國人力避沉重的天性中,逐漸消解了。剩下的,只是一種充滿輕鬆俏皮的言語皮屑。莊嚴、悲沉,在無知無畏的時代,皆淪為浮薄的滑稽、調笑。
我們是個喜歡矯枉過正的民族。數十年前,《竇娥冤》不僅僅“反映封建社會普通人民與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反映被壓迫婦女的反抗意識”,還“反映出在元朝蒙古奴隸主殘酷壓迫下亡國的中國人對現實社會的幾種不同態度”,闡而發之,上綱上線的學者們還把竇娥的悲劇提高到“民族氣節”的高度,大加鞭撻“封建主義”、“民族敗類”、“投降惡勢力”,等等。
所有這些牽強附會,無外乎是“政治掛帥”時代的產物,文學分析,淪落為庸俗社會學與政治學的教條分析。這種看似“崇高”的議評,其實與今天的口頭禪“我比竇娥還冤”,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