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6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丁謂“機敏有智謀,險狡過人”,淪落到這份兒上,仍然算計。當時,他家屬皆在洛陽,於是,他修書一封,在信中把自己大罵一頓,稱自己“深負國恩”。囑咐家人不要埋怨“國家”。然後,他把這封信直接寄給洛陽的地方首長。

這麼一個大罪人有信來,洛陽的官員當然不敢親自開啟,怕惹上與丁謂“交通”的罪名,就直接上呈朝廷。劉皇后與小皇帝見信後生出憐憫之情,就下令把丁謂移至更近些的雷州。機關算盡,數年後丁謂得以以“秘書監”的身份致仕,但再也未能“東山再起”。壞人下場,還算不賴。

劉太后垂簾聽政,實際上如同皇帝一樣,要說她完全沒有“想法”,也不實際。一次,她問參知政事魯道宗:“武則天是什麼樣的帝王呢?”魯道宗正派人,當然聽出劉太后弦外之意,直言道:“武后,乃唐朝罪人,差點毀了社稷國家!”劉太后默然。

上朝時,又有小官趁機巴結,要劉太后立劉氏七廟以顯尊崇,魯道宗反駁:“若立劉氏七廟,皇帝家該立幾廟?”

還有一次,劉太后、宋仁宗一同去拜佛,劉太后想安排自己的鳳輦在小皇帝的儀仗之前,魯道宗上諫:“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婦人不能在前。”劉太后頓了頓,想了想,還是依禮在宋仁宗後面禮佛。魯道宗直諫,但總給劉太后“面子”。當時的秘閣校理范仲淹不然,他上書認為,宋仁宗在宮內朝拜劉太后,是行家人禮,當然可以。但是,天子與百官同到朝上向劉太后施禮,是虧欠君主禮儀。宰相晏殊聽說後,嚇得夠嗆,他把范仲淹叫來訓斥:“你這小子如此狂率邀名,這不連累我嗎,後悔當初薦你為官。”范仲淹正色言道:“我正是怕別人議論您推薦我當官而不稱職,才直言上疏,不料今日反以忠直得罪您!”晏殊無言以對。不久,范仲淹又上書讓劉太后還政於宋仁宗,朝廷不報。劉太后不喜歡這個倔直的臣子,便把他外放為河中府通判。即使身在朝外,范仲淹仍上書,請劉太后還政於皇帝。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先帝”宋真宗的一個普通嬪妃李氏病死。此人在真宗時只是個“婉儀”,仁宗即位後,一群“後媽”皆進位,李氏得封為“順容”。病重臨死,李氏才進位“宸妃”。按理講,皇帝嬪妃眾多,死一個並非什麼大事。但是,宰相呂夷簡聞知此事,即刻入宮見劉太后。李氏之死之所以能驚動當朝宰相,是因為其中還隱藏一個天大的秘密:李氏不是平常人,她是當今皇帝宋仁宗的生身之母!李氏本是杭州人,入宮後做真宗劉皇后的侍女,地位卑賤。真宗皇帝一次性起,順便就把劉皇后的這個俏丫環給“幸”了,一炮成功,李氏懷上了日後的宋仁宗。這件事,古代很普通,並非現代人想像得那樣男主人把小保姆睡了那麼嚴重。孩子生下後,當時還是德妃的劉皇后就把孩子養為己子。真宗皇帝自己不對別人說,別人當然更不敢張揚。而且,劉氏當時把小孩子養為已子,實際上無形中也提高了這孩子的地位。劉皇后養仁宗為子,也不是我們想像得那樣天天餵奶換尿布什麼的,只是她對外宣稱這孩子是自己所生,一切養護任務皆由她親如姐妹的楊淑妃進行。李氏日後又被真宗皇帝“幸過”,生有一女,剛生下來就死掉。雖然與“真龍”有過數次雲雨之歡,還育有龍子,但李氏地位微賤,無論真宗皇帝生前死後,她都“默然”處於一大堆嬪妃之中。其實,按當時人的心情,李氏心中已經非常滿足,自己一個丫環出身,能得幸於天子,能為皇帝誕下龍子,已是天大的恩寵。仁宗當皇帝10年,已經23歲,仍舊以為劉太后是其生母,對李氏一事全然不知。宋仁宗不知道,身為宰相的呂夷簡卻知道這個秘密。聽見劉太后在內宮要以一般宮人的喪儀埋葬李氏,老呂趕忙入宮,建議朝廷對李氏的埋葬禮儀規格要“從厚。”劉太后一驚,忙讓仁宗皇帝先下去,自己留下與呂宰相商議喪儀之事。宋仁宗不知就裡,他本人對父皇的這位李妃根本沒有印象,自然樂得清閒,出殿遊玩去了。劉太后站起身,隔簾問呂夷簡:“死了一個宮人,怎麼勞您宰相問此事?”呂夷簡回答:“為臣乃宰相,事無內外,都應該過問。”劉太后聽出老呂話中有話,怒問道:“相公您要離間我們母子關係嗎?”意思是你想透過厚葬李氏來挑破這層窗戶紙嗎?呂夷簡當然是厚道人,他回答:“為臣所以勸太后您厚藏李宸妃,是想日後保全您劉氏宗族啊。”劉太后默然,仔細思之,深覺老呂說得有道理。宮中太監為了討好劉太后,上下都不好好為李宸妃治喪。呂夷簡親自對主管喪事的太監頭說:“李宸妃是當今皇上生母,如果不以應該的禮儀埋葬,以後必有因此獲罪的人,到時別怪我呂夷簡沒打招呼。應該以皇后的服飾和禮儀埋葬,棺中充以水銀。”太監趕忙轉告劉太后。此時,她也完全想明白,下詔以皇后禮下葬李氏。李宸妃死後,劉太后心中鬱郁。轉年,病重其間,她服天子袞冕,到太廟行禮,平生第一次過了“天下第一人的癮”。不久,劉太后病重,口不能言,數次自撫其衣向侍病的仁宗皇帝示意。大臣薛奎聽宋仁宗這麼說,忙解釋道:“太后身服天子儀服,怕死後在地下不好見真宗皇帝。”宋仁宗大悟,下詔以皇后儀服埋葬劉太后,並以四個字“莊獻明肅”來追諡。宋朝舊制,皇后皆兩字諡,四字諡自劉太后始。劉太后死不久,就有人告知宋仁宗他並非劉太后親生,並說其生母李宸妃是“死於非命”。“慟哭之後,為了查明真相,宋仁宗派人挖出生母棺木,親自啟視。他親眼看見生母身著皇后服飾,加之水銀灌棺保護,顏色如生,沒有任何中毒等跡象。宋仁宗長嘆:“朕怎能輕信人言呢。”轉而更厚待劉太后宗族。尋找多日,仁宗知道自己還有個舅舅李用和在世,忙召入宮中,立授節度使之職,賞賜無數。此時,范仲淹被召回朝廷。此人真乃正直之士,從前他雖為劉太后貶為外任,現在反而在仁宗面前為太后說好話:“太后受先帝遺命,調護陛下者十餘年,今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仁宗也是厚道人,下詔禁止再有人追究太后垂簾時的是是非非。所以,戲曲《狸貓換太子》一事,完全是瞎掰。劉太后此人,出身雖然低賤,但號令嚴明,恩威加於天下,施政方面沒有什麼闕失。而且,她行事有理有節,每賜劉氏宗族宮內御食,皆易以尋常器皿,常說:“勿使皇宮器物入吾家也。”真宗皇帝二妹入見,劉太后見之親禮,賜珍珠頭帕。與太后關係不錯的潤王妃李氏也要求得一珠帕,劉太后立刻拒絕:“二公主,乃先帝之妹。你不過趙家老媳婦,怎能和皇姑相比。”最可稱道的,三司使程琳曾經諂媚,上獻《武后臨朝圖》,劉太后擲之於地,怒斥:“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