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張公權被推選為中行唯一的副總裁,他拒絕到“權力旋渦”的北京上任,常年駐守上海,使中國銀行的業務運作日漸南移,實際成了獨立的局面。在其後的幾年裡,北洋政府由於財政困難,先後透過抽資、變賣和抵押的方式縮小股份。商股則三次擴募,到1922年,民營資本已佔股本總額的99.75%,昔日的中央銀行竟然就此實現了完全的民營化。在張公權的領導下,中國銀行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信譽最好、資本額最高的銀行,其資本額一度佔到全國銀行總資本的1/5強。他日後很自豪地說:“一般輿論認為,中國銀行、海關、郵政局並駕齊驅,成為中國組織最健全之三大機關,實亦中國資本最巨與最成功之民營股份公司……在上海金融市場,足以與外國銀行相抗衡。”①

1915作為抵抗的商業(8)

如果說榮家兄弟和張公權的成功令人欣喜的話,那麼,範旭東(1883-1945)式的崛起則顯得更加珍貴。

1914年冬天,31歲的青年人範旭東獨自一人到了天津塘沽。這裡的海灘邊鹽坨遍地,如冰雪一般,無邊無際。他目睹此景,顯得有點激動。日後他對夥伴說:“一個化學家,看到這樣豐富的資源,如果還沒有雄心,未免太沒有志氣了。”

這是一個外表溫和而內心倔犟的湖南人,他的兄長範源濂曾任袁世凱政府的教育總長。世家淵源原本讓他可走遼闊的仕途或成為一個輕鬆的官商,他卻甘心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投身於艱辛的民族工業。早年,他被家人送到日本讀書,一個日本校長對他說:“俟君學成,中國早亡矣。”此言,刺激了他的一生。從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畢業後,他隨即回國,立志於復興中國的鹽業。自秦漢以來,中央政府就對鹽、鐵實行專營,中國人雖然守著豐富的海洋資源,食用的鹽卻仍是土法制作的粗鹽,製作效率低,純度低,並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質。當時,西方發達國家已明確規定,氯化鈉含量不足85%的鹽不許用來做飼料;而在中國許多地方仍用氯化鈉含量不足50%的鹽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譏笑中國是“食土民族”。實際上,製作精鹽並不難,成本也不高,只是中國當時缺少化工人才,無人涉足該領域。精鹽市場,長期被英商和日商壟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