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技日報》2007年1月29日報道:“2007年1月29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在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一年裡,科技界圍繞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主題,開拓創新,真抓實幹,成效顯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發展進入重要躍升期。……據初步統計,2006年全社會R&D總支出達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2%,佔GDP的1.4%;政府科技撥款穩步增加,其中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716億元,比上年增加19.2%。徐冠華指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科技事業有了大的發展,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迅速縮小,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大增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我國科技事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一是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加速形成。2005年我國已擁有科技人力資源總量35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位;全時R&D人員136萬人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十五’期間,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佔研究隊伍總人數的近80%。在863計劃的課題負責人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專家達到55%以上。在2005年國家科技獎的獲獎者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學家佔到60%。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已經成為我國科技事業的中堅力量。……二是基礎研究成果數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我國科技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總數已居世界前列,特別是SCI收錄的中國科學家論文數已與英、德、日三國相當,其中奈米領域論文引用數位居世界前列。三是一批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被攻克。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工程、‘殲十’飛機、超級計算機、核心軟體、積體電路裝備、大型燃氣輪機、超級稻育種技術、新藥創制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資訊領域為例,曙光4000A高效能計算機、‘龍芯2號’64位高效能CPU通用晶片、‘銀河麒麟’計算機作業系統、0.1微米等離子體刻蝕機和大傾角離子注入機等高階技術的突破,為改變資訊領域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在生物技術領域,超級稻育種技術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十五’期間,863計劃共有15個品種獲得一類新藥證書,109個新藥品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四是發明專利數量大幅增加。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發明專利的授權量由世界第13位提高到第4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也從世界第8位上升到第4位。‘十五’期間,僅國家863計劃就申請專利22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7000項;獲得專利授權600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3700項,獲得授權的專利數是‘九五’期間總和的5倍。這種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五是高技術產業化迅速發展。以國家253個高新區為例,據統計,國家高新區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高新區企業研究開發經費總額達到802億元,佔全國R&D經費的40%左右,高新區企業4萬多種產品中自有技術的產品已超過70%。國家高新區已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