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1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資本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是以資本為生產、流通和分配的主體,以商品和貨幣的交換為媒介手段,以市場機制為經濟活動的執行方式,以法律治理體系和信用承諾體系為市場交換的約束條件,以資本獲取增殖即獲取剩餘價值為目的的社會化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表明,“資本是集體的產物,它只有透過許多成員的共同活動,而且歸根結底只有透過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動作起來。” [47]需要指出,這種生產方式,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的現時代,不僅沒有完全消亡,相反,它依然存活著、發展著;它既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相對立,還與它相聯絡;從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的角度來看,中國不僅苦於這種生產方式的發展,而且還苦於這種生產方式的不發展;[48]《資本論》提供給我們的,恰恰是科學地認識與能動地改造這種生產方式的方法。(2)由於構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主體是資本,所以《資本論》實際上一部論資本的偉大著作。在《資本論》的框架體系中,資本,不僅是一個能夠增殖的價值,而且是一個能夠佔有、支配、索取財富的社會權利;資本增殖,不僅是一個以無限增殖為目標的連續性的客觀運動過程,而且是一個取決於人格化資本或職業經理人精心經營的主觀運作過程;資本及其增殖,不僅需要技術基礎的不斷變革,而且也需要制度基礎的不斷革命。因此,資本,既是以僱傭勞動制度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制度的主宰,又是以“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49]為交易規則的市場經濟執行機制的靈魂,還是以平均利潤率為分配準則,同時奉行效率優先的資本分配體系的核心。顯然,《資本論》對資本及其增殖所做的這些深刻分析,在今天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卻給人以啟迪。(3)《資本論》還揭示了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以及分配關係和消費關係。在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中,這些關係的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真實地剖析這種利益關係,是經濟科學不可推卸的任務。在現實社會中,如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的那樣,“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 [50](4)值得指出的是,《資本論》對這些經濟關係或利益關係的闡述,從來都不是主觀的、抽象的、靜止的,而是客觀的、具體的、在運動中把握的。例如,它把資本與僱傭工人之間關係,置放在勞動力社會規模內成為商品的基礎之上;為此,它詳盡地闡述了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的僱傭勞動階級形成的歷史;它還詳盡地闡述了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資本與僱傭勞動關係以及由此決定的各種經濟關係,包括資本與資本之間的關係,回發生怎樣的變化;而所有這些變化都會為人的發展包括僱傭勞動階級的發展提供客觀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5)《資本論》一再強調,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框架內“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51]馬克思明確地說:“同其他任何觀點比起來,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這些關係負責的。” [52]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