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50年代期間,凱恩斯主義思想至少在學術界取得了統治地位。與此相對照,新古典經濟學的貨幣數量論傳統即使不能說是完全暗淡無光,但至少是相形見拙了[53]。在60年代起,對貨幣數量論的興趣又大大復興了,但這種興趣集中在貨幣數量論的現代表述上,而這種表述的最初主要發展體現在弗裡德曼(1956、1959)的兩篇文章中。現代貨幣數量論的思想被稱為“貨幣主義”[54],以對照於凱恩斯主義。
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貨幣主義者力圖對被凱恩斯主義革命侵佔的宏觀經濟分析重新確立貨幣數量論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把貨幣存量的變化視為解釋貨幣收入或名義收入變化的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正統凱恩斯主義分析強調真實擾動(尤其是投資和自主消費)是貨幣收入波動(主要表現為真實收入變化)的主要原因。凱恩斯的《通論》意味著,在失業狀態(此種狀態會延續很長時間)下,收入速度(V)會非常不穩定,會被動地適應獨立出現的貨幣供應(M)或貨幣收入(PY)的一切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貨幣被視為較不重要的因素。例如,在出現流動性陷阱和投資陷阱的兩種極端情況下,貨幣無關緊要,因為貨幣政策在影響經濟活動方面會完全失效。在出現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貨幣供應的增加會被收入速度的相反變化完全抵消,增加的貨幣供應會按不變的利率和收入水平完全被閒置餘額或投機餘額所吸納;在出現投資陷阱的情況下,由於投資完全沒有利息彈性,貨幣供應的增加也對真實收入水平無任何影響。貨幣供應之所以無力影響真實收入,是因為投資對利率變化不敏感。當貨幣需求相對於不變的收入水平而言增加時,收入速度會下降。因此,不難證明,在凱恩斯所說的貨幣無關緊要的兩種極端情況下,自主消費、投資或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會導致簡單凱恩斯交叉或45度模型的完全乘數效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數量理論關係(MV=PY)依然有效,但正統凱恩斯主義者認為,這種關係從實施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是無用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