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透過對包買商制度向工廠制度轉化的分析,柯亨指出機器生產的出現、中心動力源的存在和技術不可分性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資本家從只控制產出轉化為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工廠生產使資本家既獲得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收益,又獲得了透過監督生產過程、榨取更多勞動的收益。因此生產組織是資本家創造的、能更好地對工人進控制和剝削的工具。

4、法國調節學派的積累體系變遷理論

20世紀60-70年代,發達國家經濟上的滯漲局面與主流經濟學政策上的無能,迫切需要理論上的創新。以阿格利耶塔(Aglietta,M.)、布瓦耶(Boyer,R.)和利皮茨(Lipietz,A.)為代表的一批法國學者,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吸收了凱恩斯、卡萊斯基和法國年鑑學派的理論,發展了一種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長期發展的理論框架,形成了法國“調節學派”。

調節理論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關於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怎樣調節人們的行為以保證社會再生產(物質條件再生產和生產關係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理論。一定的制度形式和調節方式 之間的相互補充,形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特定的生產和交換關係所組成的積累體系,制約著資本積累過程和經濟發展過程。特定的積累體系內部各方面相互協調使資本積累過程或資本主義再生產按該制度特有的規則性繼續進行。當經濟技術的發展或調節方式的不適應或不完善等原因破壞了積累體系內部各變數之間的均衡時,資本積累過程就會出現週期性或結構性危機:前者是資本主義經濟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不均衡而產生的,可透過現有積累制度自我調整解決。後者意味著積累過程的變化使得現有積累體系與資本積累過程之間存在矛盾,必須向新的積累體系轉變才能解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