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方程組(2)還表明,產出品的價格與投入品的價格是同時決定的。這意味著博特凱維茲分析框架還是建立在下面這個荒謬的假設上的:在走出生產過程之前,投入品沒有價格,然後在走出這個過程之後,資本家根據產出品和平均利潤率再來支付投入品的價格。
比較博特凱維茲的方程組(1)和方程組(2),我們可以注意到,在這種簡單再生產的情況下,上一期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S1、S2和S3所代表的商品並沒有進入下一期的生產過程,而是被資本家非生產性的消費了。而這些被資本家非生產性消費的商品的部分價值和部分生產價格被隱含地認為是完全相等的。
當馬克思根據歷史過程以價值來計量投入品的成本進行第一次價值轉形時,人們都承認,此時總平均利潤等於總剩餘價值且總生產價格等於總價值。但是,人們忽略了,此時資本家作為剩餘價值消費掉的那部分商品的生產價格與其價值一般是不相等的。從而,扣除這部分商品後,資本家用於下一期生產的投入品(C+V)的生產價格與其價值已然不相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下一期的利潤等於剩餘價值,則其總生產價格與其總價值就不相等。而要使總生產價格與其總價值相等,就必然要已然不等的投入品的生產價格與其價值上分別加上不相等的利潤和剩餘價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