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對於“空”的解釋大乘和小乘佛教也不太一樣。小乘佛教,尤其是“說一切有部”屬於破析空。認為“有”分為“假有”和“實有”。一切萬物,包括“我”都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成。霎那生滅,所以不實,是“假有”。但是如果把一切萬物不停的分解啊,分解啊,分解到了“至小無內”的地步(在中國,“至小無內”的說法是由那個在河邊上和莊子討論“水產品心理學”的惠施發明的)就是類似於原子的世間最小物質。這個物質就是實有的了。這種說法有點原子論的意思。也就是說你的世間萬物不過是由極微的物質拼湊而成的,並不是實在的有。而那些拼湊成萬物的極微物質才是真正的實有。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夸克呀,量子力學呀,超弦理論,11維卡-丘空間什麼的。

以上說的是對於“色”的拆分。同樣的方法對於意識層面也進行不停的拆分,分到最微小的單元,就找到了“自性”。這種自性如前所述,是三世恆有的,不待他起的,永恆不變的。自性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降解難度超過泡沫塑膠餐盒和超薄塑膠袋。

但依般若的觀點來看應該是“五蘊自性皆空”的。因為自性是自己決定自己的,完全不依其他條件的存在。這就顯然與緣起的說法矛盾了。根據緣起法一起事物都是依靠各方面的條件聯絡而成的。這就和佛教的基本教義產生了矛盾。(緣起法為基本教義是佛教各宗所公認的而不是般若觀所獨有的。)而世間各物均有自性則萬物均不由它起。那就不會再起相互作用了。如說在世上沒有杯子的時候就已經先有了杯子的自性。無論世界上有沒有人類、人類會不會用火、人類生存的地方有沒有泥,瓷杯子的自性都是三世恆有的。這種說法顯然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妄想而已。(我很負責人的說:這種說法不是我編的,而是一種重要的哲學思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