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3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3-06-01 20:49:44

30、靈後政事(3)

除了花費“不可勝計”

的永寧寺外,胡太后還在洛陽修建了太上公寺,在洛陽城南的伊闕口修建了石窟寺等,與此同時,千秋門外由宣武帝生前下令建造的瑤光寺也在緊鑼密鼓地修築,從宣武帝初年就下令開鑿的龍門皇家石窟依然在建設,僅龍門石窟就用功“八十萬兩千三百六十六”,胡太后還下令在全國各地也都建造五層佛塔,這些佛寺的興建花費了北魏大量的人力物力,給百姓生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上行下效。胡太后篤信佛教、大興佛寺,一些達官貴人也紛紛效仿,爭相在洛陽城內外修建寺廟,而一些下層群眾為了逃避沉重的徭役,也都紛紛出家為僧,致使國家稅賦大量減少,而國家為了保證正常運轉,不得不加重對其他百姓的盤剝,形成惡性迴圈,使得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對此,當時的北魏眾多朝臣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勸諫。揚州刺史李崇從合理使用政府財力的角度勸諫胡太后,他上表說:“高祖(指孝文帝)遷都洛陽已經三十年了,可是,國家舉行大典的明堂還未建造,太學還處於荒廢狀態,城牆和政府衙門不少年久失修,這無法給萬國樹立榜樣。現在,國子監雖有學官之名,但卻未行教學之實,這與兔絲不是絲、燕麥不是麥、南箕不是箕、北斗不是鬥又什麼兩樣!辦事情不能兼顧,應該有先有後,應該停止皇家手工作坊裡的雕刻作業,節省永寧寺的建築費用,減少瑤光寺的磚瓦材料,遣散龍門石窟的勞力,停下其他並不緊急的工程,在農閒季節再上馬。”胡太后給李崇進行了褒美,但並不聽從。高陽王友李瑒從倫理綱常等角度進行勸諫,他上書說:“天下的罪過有三千種,莫過於不孝,而不孝之最就是絕後。豈能允許他們輕率地違背禮教,去信奉佛法,不肯奉養年邁的父母,拋棄家庭,不顧今世的禮儀而去祈求來世的好處!孔子說過:‘不知生,焉知死?’哪有捨棄堂堂正正的正道而去追隨鬼教的道理呢?另外,如今南方尚未臣服,百姓的勞役甚多,很多百姓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政府的徭役,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擔心舉國上下都會拋棄倫理親情,全部都變成了和尚、尼姑了!”一石激起千層浪。李瑒此言一出,和尚總監僧暹等人大為憤怒,他們認為李瑒將佛教稱為鬼教這是在誹謗佛,哭著向胡太后控訴。胡太后將李瑒召來責備,李瑒卻說:“天神被稱為神,地神被稱為靈,人死後被稱為鬼。《傳》上說:‘,明亮的地方有禮樂,黑暗的地方出鬼神。’明亮的地方堂堂正正,幽暗的地方就是鬼教。佛本來就是人,死後為鬼,我將其稱為鬼教,並非是誹謗。”胡太后明知李瑒說的有理,但又不想得罪了佛教界人士,就象徵性地罰了李瑒一兩金子。任城王元澄上書稱:“高祖遷都洛陽時規定,城內只允許建築僧寺、尼寺各一座,其餘寺廟全部要建在洛陽城外,這是因為出家人與世俗之人的人生目的是不同的,是想讓他們能夠遠離塵世的喧囂。正始三年,和尚總監慧深最先違反禁令,從此以後,禁令被束之高閣,私自請求在城內修廟的人越來越多,都城之內的寺廟竟然多達五百餘座,霸佔了三分之一的民居,與屠肉店、制酒坊比鄰而居。過去,在平城的時候,曾發生了法秀之亂,近期又有大乘教徒的叛亂(胡太后聽政前後在冀州發生佛教徒的叛亂),太和景明年間定下的規矩,不僅僅是為了讓僧俗隔離,更重要的是防微杜漸,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過去,如來佛弘揚佛法,大多是在深山老林,現在的僧人們卻貪戀城市,這完全是因為他們貪圖滿足個人的物質慾望,無法自拔,這些人都是佛教裡的敗類,佛祖的寄生蟲,為佛教戒律所不容,也是國家法律所嚴禁的。臣認為,都城內尚未建成的寺廟能夠遷出城外的,一律遷出城外;寺廟內的僧人不足五十名的,要棄小從大,全國各地的寺廟也一律照此辦理。”胡太后雖然批准了這一建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寺遷寺始終成為一句空話,得不到落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