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27 21:42:23
二零八、太和改革(2)
在此期間,北魏國內孝文帝的詔書與太皇太后馮氏的命令並行,在某種程度上,馮太后的命令的權威更大。在重大事務上,太皇太后馮氏處於最後決策的地位,比如,當老臣淮南王拓跋他對工資制提出異議後,是太皇太后馮氏召叢集臣進行商議,而不是年輕的孝文帝。
不過,此時的孝文帝與馮太后臨朝稱制時還是有所變化的,他已經開始獨立聽政。在聽政之初,孝文帝將王公大臣召集到皇信堂,對大家說:“為政之法多種多樣,但目的卻是一致的。朕經常受到太皇太后的教導,但仍然不開竅。我也知道忠臣對國家有益、奸臣對國家有害的道理,但卻不知如何把握要點,分辨出忠臣和姦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因此,我時常擔心忠臣受到誣陷,奸佞之人來到身邊。日夜思索此事,憂心忡忡。各位大人與國家休慼與共,要辨明此事,好讓我放下心來。”遊明根回答:“忠奸之間,確實非常難以辨別。按照古代的辦法,先給一個人一個官職試用,每三年進行一次考核,這樣忠奸就能夠分出了。”高閭回答:“我認為,象西漢的袁盎撤掉慎夫人的座位,這就是他的忠,而他誣陷晁錯,這就是他的奸。”孝文帝說:“生來不是聖人就會出現時忠時奸的情況,最終忠的方面成事了,就被說成是忠,奸佞的事做成了,就被指為奸臣。史官是根據現成的事蹟寫史的,當然今天看起來是非曲直非常清楚了。朕所問的問題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如何去辨別人心,而愛卿回答的卻是事成之後的,答非所問。”高閭又說:“奸佞的人用智慧去掩飾自己辦事,忠誠的人是發自真心愛護道德。就象玉和石頭一樣,很容易區別。”孝文帝又繼續深入討論道:“玉和石同為一體,但名字卻不同,忠誠和姦佞名字不同但道理一樣。尋求他們的相同點,卻得到了他們的不同點,尋找他們的不同點,卻找不出他們的相同點,處於相同與不同之間,在忠誠與奸佞中相互變換,豈能非常清楚明白?有的假託奸佞而為的是盡忠,有的假裝盡忠其實是為了掩飾奸佞。”人心難測,世事無常,孝文帝這一問題註定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而群臣的回答也有隔靴搔癢之嫌。其後,高閭還上書提出了安邊之策,他說:“臣聽說治國之道,關鍵在於五件事:一是文德,二是武功,三是法度,四是防固,五是刑賞。因此,遠處的人民不歸附,就修文德以招徠他們;狡黠的敵人猖狂,就用武力去威服他們;百姓不會打仗,就用法律來整頓他們;敵人突然入侵,就設好堡壘抵禦他們;臨敵制敵,就明確刑罰和賞賜以對付他們,如此以來,方能百戰百勝。柔然兇惡愚蠢,與野獸無異,擅長野戰,不善攻城,如果以其所短奪其所長,那麼,他們人數再多也無能為力。他們散處在曠野,追逐水草生活,打起仗來帶著全部家當,逃跑則與家畜一起奔逃,不帶糧食,飲食自足。這就是古人討伐北方,只是起到制止他們南下擄掠而已,這是因為歷代在北方製造邊患都是來去迅速的遊牧民族啊。我們設定在北方的六鎮(懷荒鎮【河北省張北縣】、御夷鎮【河北省赤城縣北】、柔玄鎮【內蒙古興和縣北】、武川鎮【內蒙古武昌縣西南】、撫冥鎮【內蒙古武昌縣西南、武川鎮東北】、懷朔鎮【內蒙古固陽縣西南】),相互之間無法協同,如果敵人的兵力超過我們一倍,我軍就不敢出戰,而敵人則可以集中兵力,進攻我們其中一個邊鎮。因此,請求在六鎮以北修築長城,雖然暫時會讓百姓疲勞,但一旦修成將惠及百代。在要害之處開闢城門,在附近修築小城,依託地勢,囤積大量弓弩,敵人即使到來,我軍有城可守,有兵可用,他們攻不下城,野外又掠奪不到吃的,野草吃完後,肯定就會撤離。另外,應當徵發京師附近各州壯士四萬人、京師兩萬人,共計六萬武士,設立徵北大將軍府,分為三軍,兩萬人專門練習射箭,兩萬人專門練習使用長刀盾牌,兩萬人專門練習騎馬使槍,採用諸葛亮的八卦陣法,作為野戰的常用陣法。七月調發六部兵六萬人,八月由徵北大將軍率領部隊北上漠南,如果柔然前來,就與之決戰,如果不來,就將部隊散開各地,修築長城。六鎮東西不足一千里,一人幹一個月能夠修築三步那麼長,三百人一個月修三里,十萬人幹一個月肯定能幹完。長城修好後,有五大好處:一是不再有遊動巡邏之苦,二是在北邊放牧不用再擔心受到柔然的搶掠,三是登城遙望敵人,以逸待勞,四是省去了隨時都需要警戒的麻煩,五是一年之內隨時都可以將糧食送到邊鎮。”孝文帝看後,說:“我看到你的奏表了,也瞭解到了你說的內容,隨後將與你面對面地仔細研究這一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