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官場上,謙讓往往是一條重要的制勝之道。但謙讓不是逃避,而是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從本質上講,它還是一種策略。如果運用得高明,就會使人察覺不到是在使用策略,而會使人感覺到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往往會取得更大的成效。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書生。因為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在《史記》中,劉邦雖然成功了,但還是流氓;項羽雖然失敗了,仍不失為蓋世英雄。這與“以成敗論英雄”的政治意識形態截然相反。
到了近代,有“陰謀”和“陽謀”之分,同樣是“謀”,所以能分出“陰陽”,是因為“陽謀”所謀之事是正義的,“陰謀”所謀之事是非正義的;“陽謀”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的,“陰謀”則是在見不得人的陰暗角落裡進行的。
“陰謀”和“陽謀”在書生看來是涇渭分明的,但對於政治家而言,只要目的達到,手段並不重要。在一定意義上,也確實如此。“陽謀”失敗了,便成了“陰謀”;“陰謀”成功了,便成了“陽謀”。
“不以成敗論英雄”是道德史觀,道德史觀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具有不竭的文化動力的理想,但現實中的政治,講究的是當下的成功;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權力,穩固了權力,並且做出一定的成績,你就成功了無論你當初用的什麼手段,都是無關緊要的。因此,從文化上講,不以成敗論英雄;從政治上講,往往是以成敗論英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