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人,深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影響,走上仕途以後,莫不以建功立業為己任,但並不是所有仕途上的文人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因為象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等人,就不是干政治的材料。政治需要的不是學問,不是才華,而是:一是行政能力,二是權力。
在政壇上多如過江之鯽的文人中,有這兩種“力”的人不在少數,如果這些人處於同一時代、同一政治舞臺上,事情就有的麻煩。政治人物與生俱來的對權力和利益獨佔的慾望、嫉妒的心態,使得他們之間不要說和衷共濟,連和平相處都十分困難,必定要爭個你死我活。這就是“權力排他性”法則的無情。無數事例表明,權力和能力固然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功業,也可能毀滅一個人的政治生命甚至肉體。
幾千年來,中國的官僚就是這樣,百姓的苦難死活可以漠然置之,國家的安危存亡可以視若無睹,但一關係到個人的烏紗帽,他們就絕不會掉以輕心。
歷史的發展有兩條道路,一是科技的,一是政治的。人在政存,人亡政滅,當一位主政者離開了政治舞臺,他的那些所謂豐功偉績,基本上也就灰飛煙滅了。政治並不是一步一個臺階地向上走,它經常是原地踏步式的重複,甚至是後退。政治如同磨盤,圍繞著遠古就鑄就的軸心不停地旋轉。看看今天所謂的民主制國家,比古希臘進步了多少?所謂專制制度國家,比秦始皇時代又有多大差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