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糧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環節。 人們總覺得,國家糧食儲備非常充分,不可能出現沒有糧食的情況。而且,人們還認為,還能吃上肉的時候,就不可能出現吃不上飯的情況。市場中各種肉蛋奶蔬菜水果琳琅滿目,就這些都夠人們吃一氣,糧食就更不會缺了。 當然,豬肉、雞蛋價格的連續快速上漲,表現出這些“副食”已經嚴重不足。 而人們往往不會意識到,“副食”嚴重不足的背後,是主糧也非常脆弱。 在2010年,中國豬肉價格很低,生豬存欄數量多,主要消耗玉米、豆粕等飼料糧。 而中國透過大量進口大豆,從玉米出口國變成進口國,相當程度地滿足了養殖業對於飼料糧的需求。 所以,雖然當時人們吃的糧食已經開始出現短缺,但是問題並不突出。而一旦“副食”明顯減少的時候,糧食的問題就開始暴露出來。比如說,在2010年6月份豬肉價格處於低位的時候,在人們的飲食中,吃肉的比例更大,同時吃大米白麵的比例小。 所以,雖然中國也開始大量進口小麥和稻米,但是仍然能夠供應得上需求。 當然,這個“供應”得上的意思是,到了2011年6月初,小麥和大米都還能夠滿足社會的供應。 這時候,人們並不知道,到底庫存中的糧食能夠維持多久。 如果“副食”仍然繼續豐富供應的話,中國真有可能度過6、7、8月份的“糧荒”期。 問題在於,到2011年6月中下旬,豬肉、雞蛋的供應將更加緊張,其價格與2010年相比可能會實現翻番。 “副食”價格的大幅上漲,結果就是人們被迫顯著減少副食的消費。 人們必須吃更多的大米白麵等主食,來補充自身的熱量。 比如說,在2010年的城市家庭中,每天人均吃3兩米飯;那麼,到2011年豬肉價格翻番之後,可能人均消耗就會增長到8兩-1斤米飯白麵。 也就是說,當“副食”明顯減少的時候,主糧的消耗估計要增加1倍到2倍,甚至更多。 就像在1960、70年代,缺油少肉的時候,每人每天平均一斤糧食的定量,中國人大多數都面黃肌瘦、皮包骨頭。 因為,對於一個重體力勞動者,如果沒有大量的油糖肉蛋奶等“副食”,一天兩斤糧食都經常不夠。 所以,一旦人們減少“副食”消費,必然要大幅增加大米和白麵的購買,為更多的消費做準備。 這個時候,尚未暴露的巨大糧食缺口,可能就會因為人們開始大量購買大米白麵而表現出來。 尤其是當人們突然感覺到自己吃不起肉的時候,這時候群體心理可能會出現脆弱崩潰,並且引發人們集中購買糧食的行為。 而人們一旦開始大量買糧,結果就會像買鹽那樣,可以在一夜之間買不到糧食。 而且,糧食收購和加工根本無法滿足人們買糧的需求,社會可能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從糧荒演變成為饑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