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0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6-12 20:13:51

農民種糧首先源於個人安全需求,種糧給自己吃,也叫做“口糧”。 農民必須透過種糧,實現對自身的生命保護,這種意識可以稱為個人安全需求。 城市人覺得,自己可以透過賺錢,買到糧食吃;而農民則只能透過自己給自己種糧,讓自己有口飯吃。 農民自己種糧給自己吃的土地,就叫做“口糧田”。按道理,農民都要實現自己的糧食自足,也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中國,無數農民經歷過60年大饑荒,親眼見到自己的親人、朋友被餓死,自己也可能曾經被餓得奄奄一息。 這種記憶可以說刻骨銘心,讓無數農民對於飢餓懷著無法抹去的恐懼。 這些農民不論糧價多低、種植成本多高,都要自己種糧,給自己留下口糧。當這些農民為了自己的生存安全、為了讓吃上飯而種糧的時候,並不是非常在意糧食價格。 這樣的糧食種植也基本上不受糧價的影響,農民該種多少還是種多少。 總的來說,年紀大的農民不會因為糧價太低而不種口糧,也不會因為糧價高漲而在收穫後賣掉口糧。 農民種植“口糧”田的動力,主要是觀念的影響。 隨著農村裡老人們的逐漸老去,尤其是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分家自己單過,農村的人們對糧食的觀念也在起到明顯的變化。很多農村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大饑荒的年代,對缺糧而捱餓沒有清楚的概念。 年輕人覺得老人們已經落後於時代,所以老人們的想法難以影響影響年輕人。 所以,年輕人危機意識淡薄,覺得不種糧也沒有問題。 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種地太苦,從小也沒有學過種糧。另外,隨著工業和城市服務業的用工需求越來越多,有的農村人則全家在外地打工。 這些人只能放棄種糧,或者把糧田轉包給其他人,或者直接拋荒。 另外,打工收入較高,所以這些人們用賺的錢買低價的糧食吃。 所以,不論從歷史記憶,還是經濟收入角度,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失去了對於無糧可吃的危險意識。 所以,農村種糧越來越表現出“3860”的特點,能賺錢的青壯年都去了工廠或者城裡賺錢,無法進城市打工幹體力活的老人和婦孺在家裡種糧。 而且,隨著危機意識淡薄的人越來越多,農民堅持種糧的越來越少,更多的人依靠別人種糧,然後自己買著吃。 還有不少農民即使自己種糧,在秋收之後也會把糧食全部送到糧食加工廠。 其中一部分等於賣給糧食加工廠,另一部分寄存在糧食加工廠,需要吃白麵的時候,折算相應寄存的麥子就行。 農村人家有自己院子的,本來大都有廂房存糧食,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戶都不存了。也就是說,多年的低糧價、多年的糧食沒出問題之後,越來越多的農民嫌種糧麻煩、或者嫌存糧麻煩,甚至連自己的口糧都不留。 在社會經濟和人群心理變化的背景下,人們種自己“口糧”田的動力越來越弱,這樣的結果必然引發糧食種植越來越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