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0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然,中國政策對於糧價的打壓不遺餘力。在農民的糧食種植持續減少的同時,中國民眾的糧食消耗和浪費越來越大,導致中國糧食從緊平衡的富餘,變成糧食短缺,而且缺口越來越大。 2005年取消農業稅,並且國家對種糧採取一定補貼後,農民種糧的熱情開始高漲。 另外,由於農民開始購買高產種子,以及加大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因此中國糧食獲得顯著的提升。 但是,這樣的產量提升並不是可持續的,不論種子還是化肥的使用,所有產量提高都是以加速消耗地力而實現。大量使用的結果,就是加速土地肥力的下降。 2-3年後,即便使用再好的種子和化肥,土地都因為肥力下降而開始減產。 同時,由於通脹加速,農資價格在持續上漲,讓農民種糧越來越無利可圖。 大量農民開始棄耕糧食,或者轉而種植經濟作物,或者種糧“雙改單”,甚至直接棄耕。 加上工業和城市用地的“血盆大口”吞噬優質耕地,中國的糧食產量開始不可逆的減少。在2010年,當統計局告訴世界,中國糧食生產連續七年獲得豐收的時候,中國全面轉成糧食進口國。 在2010年中國的糧食進口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包括進口總量將近6000萬噸的大豆(將近5500萬噸)、小麥(120萬噸)、玉米(超過150萬噸)、稻米(媒體資料超過35萬噸,不考慮走私進口)、豬肉等等糧食及相關食物產品,還不包括棉花和食糖等經濟作物。 即便是這樣,到2010年秋季,因為糧食減產,缺口變得更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秋收之後,國家糧庫因為消耗過度,開始開始補充糧食庫存,同時糧食加工企業也在為來年的生產準備庫存。 由於農民賣糧的過少,而市場中買糧的單位過多。 這種收購行為本來屬於正常的“糧食補庫”,沒想到變成了爭相收購糧食,“搶糧大戰”竟然成為媒體描述秋季糧食收儲採購的字眼。 在收購過程中,由於價格上漲,農民開始惜售,希望能夠多賣一點錢。 農民惜售的結果,是糧食價格更快上漲,有些地方出現“有價無市”的狀況。 糧價低迷的時候,國家可以多年如一日地忽視;但是當糧價上漲的時候,國家立即行動起來。 國家迅速採取措施,停止國儲糧的收購,而且嚴格限制糧食加工企業等食品中間環節的收購行為。 就這樣,突然之間,糧食收購的少了,糧食價格“穩定”了。 或者說,市場上沒人買糧了,所以糧食價格不僅“穩定”,實際上後來還下降了。 在這個買賣過程中,因為國家是獨家,具有各種優勢資源;而農民是散戶,思維短淺、知識貧乏,所以國儲透過這種方式,迫使農民開始降價賣糧食,有力地保持了價格“穩定”。 需要明確的是,2010年的糧價穩定,是建立在氣候異常,農民在相當程度的歉收基礎上。 這種價格“穩定”的結果,就是農民種了地,但是無利可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