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形成了2009年的金融財經政策(大家都知道),也就是後來14萬億的放款(4萬億財政+10萬億銀行貸款)。 而這14萬億的放款,可以看做是鈔票印刷。當財政往外花錢、銀行往外貸款的時候,就沒打算進行資金回收。 因為,當時如果準備回收這些投資和貸款的話,就會對投資和放貸條件非常嚴格,放貸人員就會慎之又慎,防止出現投資失敗或者呆壞賬。 而如果對投資和放貸條件極為嚴格的話,那麼結果就不是鉅額的投資和貸款增量,而新的貸款放不出去,舊的貸款還要加緊回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如果舊貸款加緊回收的話,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對於城市人口來說,最直觀的反映將是,房地產價格暴跌。 很多人都記得,到了2009年初(金融危機之後僅僅幾個月),房地產價格一路下行,到了難以為繼的邊緣,當時很多房地產商開始醞釀“跳樓價”,有的房地產商已經準備自己去“跳樓”。 這時候,4萬億的鉅額財政投資“橫空出世”,引導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 而更為強勁的刺激措施,是暗中進行的更加鉅額的銀行貸款。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經濟刺激並不是真正從經濟角度考慮的問題,那麼投資收益率和貸款風險就不是問題了。 比如說,中國的經濟資料統計口徑並不是按照收入來計算的,而是按照投入計算的。進行財政投資和財政擔保投資的時候,人們只需要考慮投進去多少錢,不用考慮收回多少錢。 那麼,在如此大規模的投入情況下,財政如何考慮資金回收呢?答案是,不需要考慮資金回收。 因為每個人的目的,都是自己在任的時候,儘可能把能夠花掉的錢花出去,造出一個個大規模的政績工程,然後可以藉此順利升遷,把問題留給後任。 而投入口徑(而不是收入口徑)的統計,保障了這個儘可能花錢的機制。 2008年末,各部門、各央企、各地區都面臨收入急劇減少的困境,沒錢可花的問題困擾著人們。 幸虧,財政刺激出臺了,大規模貸款出臺了,這就如同龜裂的土地遇到了暢快的大雨,人們花錢的慾望開始充分迸發出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