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09年的反彈後,股市發出一個訊號:衰竭。 而股市的“衰竭”從前面所說的3個“兩極分化”中表現出來: 樓市與股市的“兩極分化”反映出,股市獲取外部資金能力的衰竭;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兩極分化反映出,股市內在執行機制的衰竭;基金表現和個人表現的兩極分化的結果是,股民們對於股市信心的衰竭。 回到中國股市的本源,市場缺乏自身造血機制,企業上市的目的是融資,各方都把股市當中“提款機”,而且上市企業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持續分紅派息。 所以,中國股市就像足球聯賽一樣,從開始就註定了其結局。 在最初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還對股市抱有希望。 而且,股市還不夠大,新的資金進入還能夠重新進行迴圈,所以其本質表現並不明顯。 經過2007年最後的“繁榮”,把絕大多數能夠從散戶手中能夠弄到的錢弄到之後,再也沒有力量能夠再度推高股價。 而股價的“光幕”消散後,資金只從中小散戶單程流向上市公司和其它利益相關方的股市實質開始暴露出來。 而股市的實質逐漸變得清晰之後,人們對於進入股市將變得更加理性、更加謹慎、更加警覺。 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股價可能還有機會反彈,但是市場整體衰落的局面似乎已經難以避免了。
樓市與股市的“兩極分化”,反映出不同資金來源的不同力量。 前面說過,股市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居民們的餘財、產業溢位資本(遊資)、養老基金等,還有少量的銀行貸款。 這些資金對於社會來說,就像身上的脂肪和四肢,如果股市下跌,人們的錢虧了,就像“減肥”或者“壯士斷腕”。 而樓市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貸款,而這對於社會來說,就像是血液、骨髓。如果房價跌了,那麼銀行就垮了,經濟也無法運行了。 在經濟“向好”的時候,這個差異體現不出來。 但是,當經濟開始陷入困境,資金“捉襟見肘”的時候,國家就必須做出選擇,是保樓市,還是保股市。 經過2008-2009年,國家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樓市不能跌,股市可以有很大的下跌空間。 另外,既然股市的主要來源是上述資金,那麼隨著2010年經濟狀況和中央政策的發展,這些來源面臨進一步枯竭的情形。 而資金來源的枯竭,也意味著股市向上的空間已經受到明顯的約束。 每向上一步,都面臨著大量“解套盤”的壓力;同時,每向上一步,都需要新的後續資金的支援,但是社會資金已經失去了支援作用,而且大量資金被分流到了樓市,讓股市的上行更加艱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