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96年,在中國彩電市場中,進口品牌電視機在25英寸以上大螢幕彩電市場佔有絕對優勢,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80%以上。 1996年3月26日長虹彩電憑藉“同樣的技術、同樣的質量”的口號,開始大幅降價。中國彩電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61.96%。 到1997年,長虹獲得了顯著的市場份額和豐厚的利潤,並且在市場中起到了非常明顯的示範效應。 長虹的業績引起了眾多跟風者,引發了重複建設的風潮。 除了長虹獲利豐厚,持續擴大規模以外,康佳、TCL、創維等國產品牌或者進入彩電市場,或者大幅提升產能。 然後,中國企業透過“價格戰”的手段,開始了積極的擴張。 同時,外國品牌廠商也透過與國內較弱的彩電企業進行合資,擴大生產規模,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到2000年,中國彩電銷量為2000萬臺,而生產能力超過了4000萬臺。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各家企業只能透過降價而生存,於是“價格戰”此起彼伏,中國的彩電被打上了“質次價廉”的標籤。 到了1999年,不斷髮生的“價格戰”讓所有企業不堪重負,全行業虧損147億。 2000年6月,9大彩電企業在深圳召開“中國彩電企業峰會”,簽下了彩電銷售最低價協議,希望透過價格同盟保證各自的利潤。 但是,這些企業之間的利益矛盾不可調和。 因為,中國企業除了價格戰,想不出其它更好的方式進行競爭,所以他們之間的價格同盟必然迅速“土崩瓦解”。 價格同盟的行為很快被國家計委宣佈違法。在其後的不到一個月後,各地彩電掀起了規模空前的降價狂潮。在協議簽訂之後,同盟企業很快“反水”,廈華和熊貓率先降價。到了8月,盟主康佳和根本沒參加同盟的四川長虹分別宣佈大幅度調低彩電售價,其中康佳最大降幅為20%,而長虹的降幅更高,達35%。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