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剪刀差”必須有個前提,就是城市人口少,農村人口占到絕大多數。 一旦城市人口超出農村人口一定比例,這個社會經濟系統就要垮掉。 於是,在60年代初的三年饑荒後,城市實施了“62壓”,就是把不少城市人口壓回農村去,以維持“剪刀差”這個價格機制,或者說社會經濟機制。 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幾年之後的“上山下鄉”,因為當時即使把一些多餘的城市人口壓回了農村,但是架不住城市人口生育速度太快。 從1950年代開始倡導的多生孩子的政策開始在1960年代中期效果開始顯現,而這些多生的孩子根本找不到工作。 就是因為“剪刀差”的價格機制不能承載太多的城市人口。 而城市孩子從小相對自由,天不怕地不怕。 如果讓他們呆在城市中無所事事,遲早要出亂子。 於是,大規模的“上山下鄉”將這些城市年青人大規模地“批發到”偏遠地區,比如東北、新疆、雲南等地的生產建設兵團。
改革開放後,“剪刀差”還一直在對經濟起著關鍵的作用。 初期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能夠自由地種糧、養豬、種經濟作物。 農民的收入開始獲得顯著的提升。 不過,透過“剪刀差”,城市把高價工業品賣給農民,獲得了更多的好處,所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樣顯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的相對收入又在重新降低。 所以,大量農民開始湧入城市打工,部分分享城市居民的價格“剪刀差”的結果。 後來,從廣東開始,在大力鼓勵出口加工經濟的沿海地區,開始出現農民和城市居民同工同酬的政策。 不看你的戶口,只看你的綜合素質和技能。 於是,大規模的農民開始湧向廣東,“打工”開始成為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