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飛速發展的資訊科技賦予空中力量在新的戰爭環境和形式下,更加強大的威懾作用,更加快速有效的反應能力,更為精確的攻擊效果。實戰已經證明,空中力量在資訊時代的戰爭中將大有用武之地。

對空軍而言,資訊時代的戰爭中,他們對空中和地面戰鬥態勢的瞭解將特別準確。來自衛星等資訊源的目標資料能同個別飛行員和他們的機載武器彈藥直接聯接在一起。戰鬥機上的小型超級計算機可以處理和顯示來自其他飛機、雷達和其他空間資源的資訊。這實質上就是把每架飛機都變成了一架微型空中預警和控制系統飛機。

保持空中力量在資訊時代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必須進一步加強精確空中打擊能力,並把非致命性武器和資訊武器納入到現有力量中來。這兩類武器能夠透過非致命性攻擊方式,在對非戰鬥人員、戰鬥人員和環境的毀傷降到最低限度的前提下摧毀致命性力量。另一方面,隨著資訊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空軍的軍隊結構將從面向武器系統而組成的戰鬥集體逐步轉變為面向資訊系統而組成的戰鬥集體。這種新型軍隊規模變小,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機動性增強,並增強了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和資訊武器的縱深打擊能力。其中“資訊”已成為最重要的戰鬥力。而敵對雙方資訊化戰鬥力的對抗便構成了資訊戰。未來空中力量必將在這種資訊戰的總體框架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無聲的搏殺(19)

在資訊時代的未來各種衝突中,航空兵仍然是抗擊空中威脅的基本力量和強大的空中突擊力量。它仍將擔負現行的各種作戰任務,甚至還包括用各種新高技術武器摧毀外層空間的各種低軌道軍事衛星。

美國空軍1973—1984年開展了一項名為空中鐳射實驗室的研究計劃,旨在研究其技術性能和它捕獲、跟蹤和殺傷飛行目標的能力,從而驗證機載鐳射武器的技術可行性,並全面論證這種武器系統的成本效能和其戰術應用前景。

海灣戰爭後,美國對用“愛國者”導彈攔截“飛毛腿”導彈的方法作了認真分析後,決定“"星球大戰”計劃預算中的38億美元開展對付戰術彈道導彈威脅的研究工作,並實施了一項名為機載鐳射系統YAL-1A的機載鐳射武器發展計劃。這種鐳射武器主要用於攔截戰術彈道導彈。最初驗證的是射程100千米的鐳射武器,第二步將把射程提高到250千米,最終將研製成射程400千米的機載鐳射武器。

1996財年,國防部撥款11億美元,用於發展和試驗機載鐳射武器系統專案。1999年完成了演示試驗,並製造了第一個ABL系統使用的6個鐳射器。同年完成了第一架波音747飛機改裝炮塔裝置和驗收調整鐳射器、光學系統和計算機硬體的改裝計劃。2004~2008年ABL計劃將進入生產階段。2005或2006年將有3架飛機達到初步作戰能力。2007或2008年將有7架飛機達到作戰能力。這種機載鐳射武器的改進型也有可能是預警機等空中目標的剋星。

前蘇聯的機載鐳射武器主要用於空中防禦和轟炸機自衛,其試驗用的飛行平臺是伊爾—76飛機。

美、英、法、德、前蘇聯等國還先後研製了鐳射防空武器,用於攔截飛機和導彈。

如美海軍研製了水面艦艇對付低空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和飛機的鐳射武器。隨後,又制定了"海石"計劃,進行殺傷真實目標——飛機、導彈——的試驗。陸軍則在一項合同計劃下,把一輛LVTP-7水陸兩棲車改裝成採用電激勵的CO2鐳射器的鐳射武器試驗裝置,並在白沙靶場進行了在一系列接近實戰條件下,用戰術鐳射武器攔截巡航導彈的試驗。結果表明,戰術鐳射武器系統的效能已達到了預期水平,研製防空用的戰術鐳射武器目前已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這類武器的研究階段已告結束,開始步入工程發展階段。

英國80年代初就開始“鐳射致眩瞄準器”的研究工作。在馬島戰爭中,英國軍艦曾用試驗型武器照射阿方飛機,使飛行員眩暈,擊落三架飛機。正式定型的鐳射致眩武器從1984年起正式裝備在英艦上。

前蘇聯也很重視地面車載防空鐳射武器的研究發展工作。80年代,美國曾多次指責前蘇聯軍艦用鐳射器照射美國軍用飛機,並最終導致美蘇雙方於1989年簽訂一項關於“在和平時期禁止使用鐳射致盲武器”的雙邊協定。

電子戰和資訊戰正在進入嶄新的領域。

在20世紀的軍事史上,從來沒有爆發過一場專門的電子戰或資訊戰,但相當多的時候,電子戰或資訊戰貫穿整個戰爭或戰役、戰鬥的始終。

我們不能準確地預知21世紀的戰爭,我們能夠知道並確定無疑的,是20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的——那就是在曾經凌駕了一個世紀的空軍向著未來飛去的時候,資訊科技也同時以巨大的近乎超自然的神力,託舉著它叱吒風雲的翅膀,凌駕於戰爭之上。

太空——戰爭最後的高地(1)

第九章太空——戰爭最後的高地

戰爭的腳步永遠都是格外地急促。當我們剛剛認識到空中力量對現代戰爭的決定性作用的時候,戰地鐘聲又在更高的地方鳴響。空軍——空中力量的發展,在給20世紀留下一部近乎完美的歷史的同時,也給21世紀留下了一個昭然若揭的趨勢:天空和戰爭都在向太空延伸。

這是一個巨大而不幸的事實。人類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點天真僥倖的願望,被濺上了火星。大氣層阻擋了賴以維繫生命的氧氣向外層擴散,卻沒有阻擋住人們無限膨脹的征服欲。都明白了“居高臨下”的“含義”,就都把各自雄心的標尺定在最高。永遠沒有最後勝負的較量在永恆地進行著,無所不在的爭奪已接近人類智慧的邊緣。

一、立體戰場的“無窮”膨脹——美國空軍設想:20年後,大部分戰爭可能不是攻佔領土,甚至不發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發生在外層空間和資訊空間

1921年,杜黑在他後來名垂青史的《制空權》中寫道:“戰爭的演進曲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點上中斷了連續,突然急劇轉向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促成這一轉折的主要因素是空中武器。它不再是革新,它是革命。”此後,戰爭曲線在一戰這個平面的點上急轉直上之後再沒有回落。非但沒有回落,當我們俯瞰20世紀至今80餘年的戰爭時,我們發現戰爭從平面到立體之後一刻也沒有停留,傳統的陸海空戰場繼續“膨脹”,向兩個方向飛速延展:一是無窮大——太空;一是無窮小——電磁空間。無窮大里充滿著無窮小;無窮小“瀰漫”在無窮大。戰爭在接近極限的時候失去了極限。當陸地、海洋、天空被一雙巨大的翅膀連一體之後,人們的目光尋找新的“制高點”。

美國空軍大學1996年完成的《空軍2025》研究報告認為,到2025年,大部分戰爭可能不是攻佔領土,甚至不發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發生在外層空間和資訊空間。2001年1月22日-26日,美國在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進行太空戰演習。演習設想2017年,外層空間佈滿了各種太空武器。“紅”“藍”雙方都有針對對方航天器進行機動、阻擋其監視、偵察,干擾其資訊傳遞、或直接予以摧毀的能力。某一天,“藍方“發現“紅方”在“褐”方邊界附近集結部隊,準備進攻“褐”方。“褐”方向“藍方”求助。於是,“藍方”向“紅方”顯示力量,壓“藍方”終止行動。

一場規模空前的太空戰爆發。

代表美國的“藍方”憑藉已經建成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利用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迅速在地球軌道上佈置新的航天器和對受損的航天器進行維修,最終癱瘓和摧毀了“紅方”的太空系統,佔據全面的戰爭優勢。

就在這次演習前十天——即2001年1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太空機構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建議在確立空軍為太空作戰執行者的同時,成立一支3萬人的太空戰部隊。

在地球上硝煙四起,戰火紛飛的時候,又一場空前的戰爭——太空戰在並不遙遠的空間和時間裡激烈而無聲地進行著。

隨著20世紀戰爭塵埃落定,21世紀初阿富汗和伊拉克烽火漸熄,未來戰爭已有清晰的輪廓。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