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肇始階段,往往人口壓力小、土地資源分配相對合理,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地。天長地久,地有富饒貧瘠、人有勤儉懶奢、天有旱澇不測,農業社會本身就自然地產生了土地流轉和再分配情形。不僅鄉村富戶會兼併貧苦鄰人的地產,由於帝國管制商業、抑制商業,城市裡富裕的商人和市民階層也必然選擇加入土地兼併的行列。帝國的官員們擁有豐厚的俸祿,人性自利,貴而求富、福廕子孫的正常想法會促動多數官員也在鄉下求田問舍,畢竟兩袖清風、對兒女前程看的很開的清官達人不是主流。於是一開始就有大量的群體開挖和蛀蝕帝國大廈的主要基柱了。土地不斷從小農階層流失集中到大地主、富豪和貴族手中,失地者無法維持正常生存,而得到大量土地的上層逐漸從依靠自身勞動轉變墮落成純粹的食利者,直到事態的發展突破極限,整個帝國的經濟結構開始失衡,廣大社會底層成員整體上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帝國的陽壽就走到了盡頭。在社會生存危機凸顯階段,遇到大規模天災人禍、異族入侵等導火索,改朝換代的“革命”成為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就是古典中華農耕帝國的標準生命週期規律。
日期:2010-01-29 12:32:36
缺乏文化優勢,神化君主或者核心民族不成功,無法從心理上征服先進民族,被自我民族意識濃厚又人口數量眾多的被征服者後來推翻或者同化的現象也非常普遍,熟悉歷史的朋友可以在古典帝國時代印證到很多案例,這裡不再專門展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