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秦良玉,還是夏完淳,在翻天覆地的歷史大動盪年代,他們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儒”與“俠”的最完美結合。所謂儒,即是全力體現捨身成仁、殺身取義的價值觀;所謂俠,並非是金庸大師筆下飛簷走壁噴雲吐霧能打掌心雷的“俠客”,而是那種能夠犧牲自己生命並明知不可為之事而一定要去行動的儀義。這種飛蛾撲火的行為,對於現在的“世界主義者”和篤信基督“泛愛”論的信徒們來講,肯定會被譏笑為迂闊和不認時務。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精神價值核心,正是這些婦人孺子的抵抗和不屈所由在。這才是真的道德,真的英雄!
世事多變,有時讓人瞠目結舌。在對微渺傳說和神話進行“宏大解構”的同時,不少人紛紛為歷史負面人物翻案,不僅慈禧變成了憂國憂民的老太太,秦檜和洪承疇都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遠見卓識者,吳三桂更在電視劇中變成了有情有義的錚錚漢子,而一直在海外儲存漢文明衣冠禮樂的鄭氏家族成員,卻淪為阻擋“歷史車輪”的小丑——何其荒唐也!這種大是大非的混淆,如此黑白忠奸的顛倒,“先進性”方面遠遠不如“我大清”的乾隆帝。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在詔令國史館修編《明季貳臣傳》時,這位老爺子已經明白無誤地把對“我大清”有赫赫功勳的洪承疇、祖大壽、馮銓等一批人打入另冊,其意在於“崇獎忠貞”,“風勵臣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