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7節

熱門小說推薦

夏完淳喉中鹹淚和血吞。由於他本人也在清政府通輯名單中,便一度曾匿藏於其兵父在嘉善的家中。1647年夏七月,他決定渡海加入魯王政權軍隊。夏完淳至孝之人,臨行前,他回鄉間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準備與二老告別之後再出發。清廷眼線多多,夏完淳甫一回家,即為人偵知。清廷人馬俱至,逮捕了這位少年英雄。由於他是朝廷重犯,被立刻押赴南京受訊。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十六歲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後八十天。其間,他不僅智斗大漢奸洪承疇,巧妙羞辱了這位滿清鷹犬,並且自激自盛,賦詩寫詞多篇,表達了他“今生已矣來世為期”的沖天豪情和“家國之仇未報”的遺恨。

被羈之初,夏完淳作《採桑子》一詞,從內心深處抒發了他的亡國之愁:

片風絲雨籠煙絮,玉點香球。

玉點香球,今日東風不滿樓。

暗將亡國傷心事,訴與東流。

訴與東流,萬里長江一帶愁。

滿清朝廷主持江南一帶招撫的第一把手,乃大漢奸洪承疇。他聽說夏完淳與其岳父錢(木丹)被抓,很是得意,便想親自勸降這翁婿二人,此舉不僅能為滿清主子招納“人才”,又能給自己臉上貼“慈德”金粉。

南京舊朝堂上,洪承疇高坐,喝問下面被提審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見識,豈能稱兵犯逆。想必是被人矇騙,誤入軍中。如歸順大清,當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為所動,反問洪承疇:“爾何人也?”

旁邊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獄吏在其旁低聲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疇)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歷聲抗喝:“哼,堂上定是偽類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傑,他在嵩山、杏山與北虜(滿清)勇戰,血濺章渠,先皇帝(崇禎帝)聞之震悼,親自作詩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殺身殉國,以效仿先烈英舉。”

獄吏們此時很窘迫。洪承疇在上座面如土灰。上來一人,厲聲叱喝夏完淳:“上面審你的,正是洪經略!”

夏完淳朗聲一笑:“不要騙我!洪亨九先生死於大明國事已久,天子曾臨祠親祭,淚灑龍顏,群臣嗚咽。汝等何樣逆賊醜類,敢託忠烈先生大名,穿虜服虜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賊耳!”

洪承疇汗下如雨,老狗嘴唇哆嗦,小英雄字字戮到他靈魂痛處,使得這個變節之人如萬箭攢心般難堪、難受。食祿數代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江南一身世卑微的十六歲少年,真讓人愧死!(類似故事也發生在同吳易一起被抓的“白頭軍”領導人孫兆奎身上,他被押南京後,也是洪承疇主審。面對拖著條“豬尾巴”的清朝“總督”,孫兆奎輕蔑地笑問堂上洪大人:“我們大明朝也有一個犧牲的先烈叫洪承疇,您不會與那位大人同名吧?”狠狠羞辱了這位大漢奸。)

忽然,一旁因久受嚴刑而湧支撐的夏完淳岳父錢(木丹)忽然一聲倒地,葡伏不起。夏完淳見狀,忙上前扶起岳丈,歷聲激勵道:“大人您當初與陳子龍先生及我完淳三人同時歃血為盟,決心在江南舉義抗敵。今天我二人能一同身死,可以慷慨在地下與陳子龍先生相會,真真奇大丈夫平生之豪事,何必如此氣沮!”聽女婿如此說,錢先生咬牙挺起,忍耐奇痛。

洪承疇默然久之,只得揮揮手,今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獄。然後,上報清廷,擬判處夏、錢二人死刑。

上述種種歷史的細節,不見於滿清御用奴才文人“官修”的史書。而是出於被乾帝“御封”為“貳臣”的明末大才子屈大均著作《皇明四朝成仁錄》中。這位苟全性命於亂世的投機文人,自身道德深玷大汙,但他內心中對全忠全義的英雄,也不由自主流露出熱切的渴慕和深刻的崇敬。

深知自己來日無多,夏完淳在獄中寫下了他那篇流傳千古的《獄中上母書》,派人轉送老家的嫡母盛氏與生母陸氏: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嚴君:對父親的敬稱。見背:去世)。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鍾虐明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指自己於前一年入吳易軍抗清。他兵敗後,隻身流亡,歷盡艱危),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於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指對父母的供養。《札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無一日焉。致慈君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九泉),不孝之罪,上通於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意思說家門衰落,福澤淺薄,又無同胞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於雙慈?但慈君推幹就溼(推幹就溼:是指母親把乾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後的溼處。形容為人母者養育子女的辛勞。語出《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溼,絕少分甘。”),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

…….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後。(倘若)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享受廟祭),豈止麥飯豚蹄(指祭祀一般死者的食品。)、不為餒鬼而已哉!……兵戈天地,淳死後,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出師北伐,驅逐滿清。這句話意思是講自己死後再度轉世為人,仍要與其父在北方起兵反清。)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語出《論語•泰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言善,指說話真誠不欺。)。痛哉,痛哉!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1647年,九月秋決,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義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義。手提鬼頭大刀、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面對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歲美少年,他那殺砍掉無數人頭的雙手,也不由自主地發顫發抖,最終只能閉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

歷史有時真是有些荒謬的意味。一百多年後,1775年,即乾隆四十年,總愛爛耀賣弄文采和進行歷史“翻案”的乾隆帝下詔,承認明末抗清諸臣“茹苦相隨,捨生取義”的辛勞,頒佈《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對夏完淳、夏允彝、陳子龍以及一大批明朝的忠臣義士予以“一體旌諡”。由此,昔日滿清王朝的危險敵人,一變為全忠全孝的大節無虧之人,而洪承疇們、祖大壽們等曾“事兩朝”的“元戎”們,統統進了《貳臣傳》。當然,道德標準在百年內波譎雲詭,也只有在偉大奇幻的今天,東北官員們才會開大會隆重紀念“滿清入關”,才會有尚可喜等人的後代大肆張揚為他們的漢奸祖宗“平反”。昇平樂舞中,千古罪人變成了“適應時代潮流”的有功之人。而且,還有居心叵測的臺獨文人在臺灣借“研究”之名,誣衊夏氏父子之所以能從“鄉賢”變為“國殤”,是由於他們老家松江地區的文人們藉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達”,編造故事,強樹“典型”。此論真是陰險至極,暴露了“臺獨”分子割裂大陸母體文化的醜惡嘴臉。

自乾隆四十年起,夏完淳的生前詩文得以公開刊印、流傳,《夏節愍全集》等書紛紛面世,其上千首詩、文、信函,均得以輯成發表。可笑又可嘆的是,與夏完淳同時代投附滿清的明末大文豪、大名士們,包括撰寫夏完淳第一手資料的屈大均,都被乾隆帝加以痛詆和譏諷:

“至於錢謙益之自詡清流,忝顏降附;及金堡、屈大均輩之幸生畏死,詭託緇流,均屬喪心無恥。若輩果能死節,則今日亦當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捨生,而猶假(借)語言文字以自圖掩飾其偷生,是必當明斥其進退無據之非,以隱殛其冥漠不靈之魂!”

清朝學者莊師洛所作詩,最能為夏完淳這位少年英雄蓋棺定論:

天荒地老出奇人,報國能捐幼稚身。黃口文章驚老宿,綠衣韜略走謀臣。湖中介義悲猿鶴,海上輸忠啳鳳麟。至竟雨華埋骨地,方家弱弟可同倫。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