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擊穿綜合底線——長虹在美國遭遇鉅額虧損
依靠壟斷彩管和率先打價格戰的競底策略,長虹勉強爬上了中國彩電第一的寶座,但靠這種低階競底手段獲得的優勢,很容易被對手超越。
2001年,重掌大權的倪潤峰為實現長虹的海外戰略提高銷售額,迫不及待想開啟美國市場。
競底戰略一直強調“哪裡有需求,哪裡就可能被競底;哪裡的需求越強烈,哪裡就容易被競底得更厲害。”
倪潤峰迫切想進軍海外市場的需求,首先就讓自己處於潛在被競底地位的不得地位。在數度赴美考察後,長虹與美國APEX董事長季龍粉達成了合作意向。
這季龍粉雖然留學後定居美國,但到底是個中國人,對競底的那一套策略非常熟悉:他在美國做生意,靠的就是低價競爭和賒銷,一臺APEX的DVD,在沃爾瑪只有39美元。而對國內供應商,季龍粉則千方百計先拿到貨,再千方百計拖延付款。
中國的許多大公司,如上海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天津的天大天財以及宏圖高科等,都吃過季龍粉的虧。
但倪潤峰病急亂投醫,最終還是選擇了聲名狼藉的季龍粉。
在長虹的這個案例中,也許存在某種“神奇”的原因,它輕率地突破了機制底線:中國公司做外貿,通常以T-T(現款現貨)方式,或不可撤銷信用證(貨到由銀行付款)兩種方式,這可以較好地保證中國公司貨款的安全性。但顯然,長虹為了達成與季龍粉的合作,跳過了這條機制底線,採取了先鋪貨,銷售後回款的商業模式,將中國人生產的彩電、DVD等等,源源不斷地發往美國APEX。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