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除了個別好運氣以外,我們取得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是政府的支出最後都是要依靠納稅人買單,通貨膨脹也是另一種徵稅方法。假如說政府要修一座橋,如果是為了緩解該地區交通問題,那這種投入是有價值的。但如果純粹是為了拉動經濟、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而去修這座橋,那這座橋樑的實際用處反而會成為次要問題。這時候政府必須“無中生有”,編造出各種“公共建設規劃”,政府將不再考慮哪裡必須建橋,而是自問自答地說橋應該建在哪裡!造橋時提供的工作崗位是暫時的,而造橋的成本則是從納稅人手裡徵收過來的,這就相當於政府代表民意,強行幫助納稅人花錢。而那些錢在納稅人手裡本來可以供納稅人購買他們各自更為急用的產品,現在則被迫提供給這些造橋工人。造橋並沒有產生新的就業機會,只不過讓就業機會發生了轉移,造橋工程每增加一個公共建設上的就業機會,必定破壞掉一個用於私人領域的就業機會。而我們恰恰看不見的就是從納稅人口袋裡強行消費掉這部分稅收之後消失的其他領域的就業機會和行業利潤。政府正是靠著這種障眼法,讓大眾只看到眼前宏偉的大橋和造橋工人數工資的場面,而這背後被掩蓋的機會成本則永遠無法呈現在人們眼前。所謂的政府支幻象,無非是透過犧牲其他領域的機會成本,低效率轉移支付造成的假象。因為誰都知道,相比市場經濟的自由選擇,政府所做出的選擇往往都是那些效率低、質量差、成本高、浪費大的領域和行業,產生大量的重複建設。而且政府代表民意做出經濟選擇,一定會伴隨著腐敗尋租行為的發生。私人經濟行為和政府經濟行為的不同之處正在這裡,私人經濟行為會衡量風險,即使損失也止損於自己的資產。但政府經濟行為,卻是拿別人的錢冒險,容易產生浪費行為,可一旦損失也是大家買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