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立意並不在於解決關於情緒的理論問題,事實上,哪怕是情緒的分類問題,當代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至今還只能簡單地延續17世紀大哲學家笛卡爾先生的路徑而難有真正的突破。因此,我們在這裡只著重於討論情緒對於人的生存、工作成效和職業發展的適應性這些問題。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我們如何應對情緒,以便於滿足工作環境、社會條件等各種外在情境需要,實現自身的“對內和諧”以及自身與外界的“對外和諧”,使我們經常能夠有效地左右情緒,而不是為情緒所左右,從而實現我們的工作目標。我們所體驗情緒、處理情緒負荷事件的方式,構成了我們每個人職業性格的一個重要部分,並對我們的工作績效、職業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情緒固然有歡樂、興趣等這些更有助於工作業績的正性情緒,也有總的看來似乎更不利於工作成效的負性情緒,如壓力、恐懼、抑鬱等。然而,當我們討論情緒與工作績效之前的關係時,情況卻遠不是那麼簡單,正如性格特質一樣,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正性情緒就有利於工作績效,而負性情緒就一定不利於工作績效。
任何一種正性情緒,如果超出了某種適當的水平,則非但對不作不利,甚至使正常的生活都成為不可能,比如,愉快是一種正性情緒,但如果你的愉快情緒處於極高的水平,且持續時間長到沒個完,一整天甚至長年累月動不動就處於狂喜的狀態中而無以自止,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可怕情形?反之,任何一種負性情緒,當在它處於某種適當的水平時,都可能有利於工作業績。這正如十四世紀一位叫做帕拉切爾蘇斯大醫學家所說的:世界上任何食物都是有毒的,對人而言,有毒無毒只是取決於劑量的大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