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藏族古代地理區劃概念,這片廣袤的“蕃”地又被分為三圍、衛藏、多康等幾大部分。“三圍”即現代西藏的阿里地區和克什米爾部分地方,藏族史書稱為“象雄”,漢文史書多稱為“羊同”;“衛藏”包括現代西藏的拉薩、山南(合稱為‘衛’,即前藏)以及日喀則(稱為‘藏’,即後藏),是藏區的核心地帶;“多康”則是安多和康區的合稱,包括青海、甘肅甘南、四川甘孜、阿壩、雲南迪慶和西藏昌都等地,這裡是藏區和漢地的交界地帶,其歸屬歷來存在爭端,也是日後唐朝和吐蕃爭奪的主要焦點。
關於各片區域的地形地貌,彼此差異很大,藏族史書寫道:
“上部阿里三圍如池沼,
中部衛藏四如像溝渠,
下部多康六崗若田地,
全境猶如身在海洋中。”
連各區域生活的的動物並不相同,藏族史書繼續寫道:
“上部三圍為糜鹿野獸之地,
中部四如為虎豹猛獸之地,
下部六崗為飛禽鳥類之地。”
上部、中部、下部,阿里、衛藏、多康,或三圍、四如、六崗,就是古代藏族對自己生活地域的稱呼。至於現在被人們廣泛使用的“西藏”這個詞,似乎產生的相當晚,學者們考證說它大概出現於清朝康熙時期——《清實錄》中康熙二年(1663年)八月丙申條中有“西藏班禪胡土克圖故,遣官致祭。”此後在康熙六年(1667年)十月丙申條中又有:“上年差往西藏之喇嘛回稱:達賴喇嘛遵旨傳各臺吉申飭,不許生事。” 至少到《清實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己亥條,已多次出現“西藏”一詞。到了1721年,清軍驅逐侵擾西藏的準噶爾軍後,康熙帝撰《御製平定西藏碑文》,其中有“爰記斯文,立石西藏”一語,這被後人認為是“西藏”這個詞正式成為官方用語的標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