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10-25 17:55:17

日本侵華戰爭戰略分析(五)逐鹿中原 六.泥足深陷

淞滬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進行了緊密聯絡,希望蘇聯出兵伐日。8月21日,《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蘇聯承諾3~6個月內對日宣戰並開始大規模援華。北方軍事壓力陡增,使日本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戰略重心。再加上日本在戰前並沒有沿長江西進的全盤計劃。因此,在德國的斡旋之下,日本開始和中國進行和談。而在淞滬會戰中,日本大本營早就劃下日軍在上海作戰範圍的“制令線”,所有部隊不得越過蘇州、嘉興以西的地區作戰。

日本開出的和談條件實際上還比較“寬鬆”。其核心是內蒙自治和將北平天津劃入中立區。也就是說日本只謀求內蒙和平津的控制權。當然還有中國停止排日等附加條件。而中國方面在上海淪陷後也基本同意以此原則為基礎進行談判,只要能保住華北的宗主權、領土權和行政權。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日本都還有機會避免陷入中國戰爭的泥潭。

然而日本軍隊最終越過了“制令線”,並攻陷南京,使和談可能徹底破滅了。其中原因發人深思。從表面上看,造成這一結果是因為前線部隊抗命所導致。但僅僅將進攻南京看作前線部隊的瘋狂行為是不妥的。日本之所以採取了進一步的軍事行動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是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失敗後的無序潰退,原本可以拱衛南京的“東方興登堡防線”形同虛設。其次是日本軍隊在淞滬戰爭中雖然獲勝但損失慘重,“寬鬆”的談判條件有可能不足以收回戰爭成本。再次,未經過大的消耗就直接到達制令線的日本第十軍尚無機會表現。最後,各遠洋大國的綏靖政策,對日本的軍事行動只向中國表示同情而無任何實質性的支援,甚至還間接支援了日本(賣給中日雙方的援助物資要兩國自己負責運送,沒有海軍的中國相當於被禁運了),這大大的鼓勵了日本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