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主要透過財政轉移支付來完成(軟性的法律與規則不在此列),也就是說提供國民福利的核心後盾是政府稅收。雖然表面上富裕階層的賦稅負擔或貢獻要大於普通國民,窮人納稅額少,但是福利受益人群中多數社會成員的成長與發展最終會轉化為經濟產出、和諧秩序等對所有人都有利的好事情;再者現代國民福利專案支出的主體內容論其本質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財富的儲蓄轉移或預支而已,前者主要針對正在勞動的或退出勞動者行列的人群,後者主要針對尚未形成現實勞動力的群體(主要是嬰幼兒、學生),只有很少的部分才屬於社會對能力低下或缺乏者純粹的救濟性照顧。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儘管這種制度安排體現出濃厚的人道主義風格,但更多地立足於富裕者、貧困者兩大階層及不同社會群體間利益的補償和協調。實際上即使是純粹的人道救助也並非沒有經濟價值,因為這種高尚的“非經濟”行為具有明顯的經濟外部性,必然將促進和凝聚社會團結,也會帶來其它的經濟收益。
跨越經濟學的侷限性來看待福利,我們可以如此認為:福利的社會學價值在於改變了社會成員的分層狀況與自然分佈狀態,其政治意義是帶來或造就了社會安定。從經濟角度考量,福利具有明顯的投資特徵,而且是保證企業競爭力和最大限度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的一種“生產性投資”,這種國家組織的投資本質上屬於直接促進民生幸福的消費行為,與中國政府習慣的政府投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