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土地分配到農戶以後,地主和大戶不見了,土地擁有者的數量進一步增加了,“原子化”程度更高了。這麼一看,土改與對小農社會進行整合的任務不是背道而馳了嗎?呵呵,我們繼續往下分析。
第二個國家目標是工業化戰略。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要實現工業化目標,要在短期內建立工業化的完整框架,當時一個可行的出路,就是以農業的積累來發展工業。至於這個出路是不是當時唯一的出路,存在爭議。但應當承認,這是最直接、最可行的出路。實際上,世界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即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的過程當中,也都曾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農業積累。
但是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在利用農業積累方面,又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其不同之處有二。一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初期,不僅利用農業搞積累,也利用其他渠道搞原始積累。比如對外擴張和榨取殖民地。而在中國,農業是最主要的積累來源。二是西方國家工業化過程相對較長,用幾個世紀逐步完成,而中國迫於形勢,急於在較短時間內建立工業化基本框架。這麼一來,只能依靠農業來積累,而且時間緊任務重,中國農業所要承受的榨取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談到過,原子化的小農社會,最突出的問題是社會管理成本高、經濟交易成本高。現在,國家如果決定以農業積累來奠定工業基礎,就必須對農戶進行管理,與農戶進行交易(比如統購統銷),這才能達到汲取農業積累的目的。但面對汪洋大海一樣的小農,政府該去怎麼操作呢?如果政府直接與汪洋大海的小農逐個去交易,恐怕汲取出來的那點積累,還不夠支付交易成本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