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和睦,不僅僅是在社會中和睦,更主要的是在中國人心中的和睦。宋代的許多文人名士都兼敬三教,比如東坡先生。中國的文人,把儒和道作為一進一退的兩個思想根據,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混成一個什麼樣都能想的通,都不至於去跳樓。再加上佛教的輪迴觀念,使人們的心靈對未來有了永久不滅的寄託,擺脫了對靈魂寂滅的恐懼。這樣三教合流,共同構築起中國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倫理型社會這個內容,是我們從新中國經濟的話題上拐出來的,為了不偏題太遠,我對倫理型社會形成的原因就不展開探討了,點到為止吧。一,“大一統”強勢政權的存在,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二,儒學的存在以及自身不斷完善,是另一個重要原因。三,佛教和道教也有自身問題,特別是在傳教行為方面,相比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積極傳播的態度,和尚們認為有緣跑不掉、無緣莫空忙;道士們則清靜無為,對信眾不去積極爭取,還說什麼“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原因。
日期:2011-11-26 11:47:01
第80節倫理型社會4
綜合前面幾節,結論是:新中國建立之初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已經開始走出傳統、但主體部分仍然處於傳統之中的倫理型的農民社會。這就是新中國經濟文化建設的“起點”。我認為這才是我們的根本國情。至於當時具體的經濟社會資料,比如工農業產值、人均GDP、平均壽命、城市化率、鋼鐵產量等,只是重要國情,而算不上根本國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