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當年像法國那樣萎掉了,成了德國附庸,世界最後會搞成什麼樣子?不太好說。但是不管怎麼說吧,地球人都承認蘇聯的勝利很重要。這個勝利得益於1930年代的奠基性工業投資。1920至1930年代蘇聯農業所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這個貼子好像有點跑題了哦。算了,寫了就發吧。我的大體意思就是,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過程比較暴力,但歷史功績也不容忽視。對於斯大林當年這個農業集體化決策,也要一分為二,客觀分析,既不掩其功,也不掩其過。
說實在話,我真不知道怎麼評價,因為功和過都太大了,都不能忽視,也很難相互抵消。下面,我們看看中國情況吧。
待續
日期:2011-10-14 03:51:47
(一百零四)
前文書我們講過,中國在1950年代很短時間裡,由分田到戶,到初級社,又到高階社,1958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建成了人民公社。現在基層幹部有句話:“剛說學會了,又說不對了”,報怨上級政策變得太快。其實現在比五十年代差遠了,那時才叫變得快呢,唰唰唰的跟變魔術似的。
中國的人民公社和蘇聯的集體農莊,同樣都披著集體農業的馬甲。但是,中蘇的國情差異太大了,沒有十萬八千里至少也有十萬七千裡,所以,兩種集體農業的差異也很大。兩者共同點,一是土地集體所有制,二是政治經濟合一,三是汲取農業剩餘。這些共同點也決定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都不會太高。除此之外,好像都是不同點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