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4-14 18:23:00
也在這個時刻,古怪的一幕出現了,2009年6月中旬左右,繼南美洲玉米生產超出預期,帶動CBOT玉米價格下滑後,大連玉米也在1600至1500一噸的空間波動,雖然國際玉米價格早已跌破了2008年市場急速下滑時打下的低位,可是大連玉米期貨卻沒有一份合約跌穿當年1300元附近我第一次指導客戶買入時的位置。
是的,中國玉米價格和國際玉米價格開始了背離。話說中國的玉米產量全世界排名第二,佔1/5多,可在另一方面,和美國3億多人口來比,中國13億是其四倍。人均玉米佔有量遠不及前者。2009年雖然中國媒體一致認為經過前一年高價位的刺激,中國玉米產量將創歷史新高從而壓抑玉米價格的上漲。可是,我並不認為如此,首先,中國糧食產量資料到底有幾分真實很難估量,2008年震驚世界的亞洲最大糧庫——被網友最先披露的富錦“90庫”空庫案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儘管事後官方一再保證中國糧食供應充足,並在2009年開始了全國糧庫大檢查活動,可是,釋出檢查結果的資訊源只有農業部,還有便是“新華社通稿”,這樣的“自查自糾”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其次,石油作為每一滴至少都經過數百萬年乃至上億年沉積、躍變而成的複雜混合物,實際上並不是一種稱得上“經濟”的能源。無論從內部還是從外部來看。因為它是從生態深處攫取過去歷史的豐饒。而在使用這種能源及其衍生品的過程中,又製造出了諸如溫室效應、環境汙染、生態平衡破壞等現實問題。儘管一些政客和利益集團鼓吹“廉價石油還會存在好多年”、“石油開採成本是數十美元一桶”的“理論”,可實際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就涉及到了其產生的時間和回收的成本。比如金屬材料作為單個的原子,它是不會消失,除非發生了核反應,只不過在加工過程中,常常伴有物理和化學的過程,使回收再用的成本在一定時間裡高於開採冶煉的成本。至於石油和煤炭由於是涉及有機化學,鑑於碳元素化學性質上“不緊不慢”的反應速度,這類產品在目前科技條件下,想重新制造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利用一年一生的農產品進行替代品提煉,作為能源和原材料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含糖量大的玉米也就是最好的原料。因此,我一直看好高玉米價格,理由就在於此。實際上,截至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佔燃料總使用量之比才10%不到,假設2020年,全球燃料總量較之2007年上漲15%,而生物燃料佔比去到20%,那麼就意味著生物燃料需求量要上漲超過23%的幅度,如果再算上城市化帶來的人地關係緊張加貨幣超髮帶來的通脹,玉米名義價格漲幅上50%也非難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