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06 12:06:46
49
我在曾叔叔身邊幾年,其中一個很深的感覺就是他太能忍受一個人的生活了。可以長時間不與外界聯絡,自己每天都有計劃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問過他這個問題:“你外面有朋友,為什麼很少來往呢?”
他說:“小松,你不知道有些人就是特意追求這種安靜生活的效果。因為人生很短,不集中時間做自己計劃中的事情,很容易在各種應酬或瑣事之中虛度時光。因此對於像我這種人來說,必然選擇了做減法。
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那個地方偏不偏難說,因為還要靠近超市和高速公路比較好。但這個“心遠”,是一種可調節的狀態。
許多思想家或文人都具有這類共性,安靜是一種刻意的安排。
李敖曾經說過,他是不怕坐牢的,只要有書有筆給他就行了。我完全理解,因為我也有這種本領。一個精神世界非常豐富的人,在面對孤獨方面,意志力也是和常人不同的。對我們這類人看來,那都是應該的。
年輕時讀陳子昂的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有人說作者也太高傲了吧,好像當時自己就世界第一了。其實不然,後來我自己慢慢成長起來,就明白對於某種人來說,身上具有超越他周邊環境的出類拔萃的才能,那麼有些地方,註定只能獨自走過去了。身邊沒有人可以理解你,附近完全找不到同伴。那是一種相對的孤獨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