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12-01 08:57:56

西方文學史的源頭,是煌煌史詩《伊利亞特》;文學在東方的始發站,則是《詩經》。

有意思的是,《伊利亞特》恢宏鋪排和熱情謳歌的主題是戰爭。英雄的武威,征伐的酷烈,是盲人荷馬的落筆點;而《詩經》娓娓歌吟並喁喁傾吐的,則是閨中的愛怨,倚門的惆悵,對暴政的不滿。

前者是馬蹄橐橐,兵戈交鳴;後者是清思悠悠,愛恨情長。二者主旨和意趣之異,全在這裡。

注意,這是一個微妙的結點。

其實,賦予《詩經》教化意義的首創者正是毛萇。

《毛詩序》就明確地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大序》所謂“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云云,正是指詩歌的一種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認為政治與詩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麼時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對詩歌發展產生極大影響,因而提出了“變風變雅”之說。

所以,毛公對《關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有了“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的解釋。這種解釋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屬於自我想象,有著很大的隨意生髮性,但卻合乎了統治階層正心化民的作用。

《詩經》寫作手法尚比興,即就眼前事物指點陳述,引譬連類,可以激發人的情趣志願,故《詩經》內容多為為人處世、民風世道等基本人倫和社會規範的謳歌或譏刺,透過讀它則可觀於天地萬物,也可反觀內心,在明禮知節中,學會溫柔敦厚,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所以,通可以群,但群而不黨;窮可以怨,但怨而不失其正。《周南》、《召南》是《詩經》十五國風的前兩部分,其內容更是基本的人倫常理。如著名的《關雎》,以即目所見、傾耳所聞的當前實際景物,做為抒發思想感情的媒介,順帶產生了聯想,可以承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眼前實景,由一對河洲之上互相依偎唱和的水鳥,托起未婚青年尋找淑女以為配偶的比興。事難顯陳,則託物連類,理難言罄,輒借景引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