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09 07:38:32
董仲舒:天人三策罷百家
常常的,歷史會在某一個時刻如聞神啟,突然選擇轉身,從此走向與此前全然不同的另一條軌道。
也常常的,人們會認為這是歷史發展的一種必然。但不能不深思的是,如果離開某些具體的人的偶然出現,歷史是否仍一定會在此時發生驟變?
巴斯迦曾充滿隱喻地說,“克里奧配特拉的鼻子如果生得短了一點的話,整個大地的面貌都會為之改觀。”他的意思是,埃及女王假如不是那麼漂亮,凱撒大帝與安東尼就不會如此傾心於她,那麼歐洲的歷史將會改寫。
歐洲的十七世紀被公認為天才的世紀,羅素說,近代文明的締造就是緣於那時十幾個天才的出現,伽利略居其首位,如果伽利略死於襁褓,那麼近代文明將不復存在。
這便是梁啟超不止一次所慨嘆的,如果從歷史中抽調幾個最偉大的名字,那麼歷史的面貌就會大為不同。
帶著這樣的目光回望公元前2世紀的漢朝,你會發現,因他的出現,才使自秦“焚書坑儒”之後沉寂萎靡的儒家學說,從此顯登要津,獨霸政體,使中國主流思想一統於儒。
是他的出現,才使漢代經學由此興起,併成為中國學術發展大勢,形成以之為中心的歷代學術研究主體。
不錯,他是董仲舒。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說,“就歷史上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概言之,自孔子至淮南王為子學時代,自董仲舒至康有為則經學時代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