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孔子眼中,道,是一種人內心培護的仁道情懷,是責任,也是榮光。它近在咫尺,不離須臾,全憑個人努力修為與持護即可得到。這也是他一句著名的話,“道不遠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品啜人類早期兩位靈魂大師的思想,就不難看出如下差別。前者帶有濃厚而無奈的宿命色澤。你看,發芽的枝條最後還是枯萎,升起的太陽最終還要西沉,一切不可抗拒,一切也無需抗拒,袖手吧。所以,莊子有“生以待亡”觀念,認為人生下來就是等死的。
後者,則呈現積極進取的昂揚姿態。是的,再參天的大樹也要倒下,再亮麗的旭日也會黯淡,但只要我屹立在大地上一刻,我就要蔥鬱十五分鐘,哪怕我現在已是夕陽,那也要給世間拂上和煦的霞光。
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在天、地、人三者之間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主題概念,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從而對人注重精神生命的開掘、個體道德實踐、人格的自我完善開啟了耀眼的航燈。他開創了一個將人的內在世界與天地萬物相互貫通、融洽和諧的生命境界。認定人受稟於天道,自性中含有神性,但沒有任何東西能遮蓋人由天道所生的神秘的創造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種創造力是自生的,也沒有任何力量能阻礙它的發展。
因為孔子心中蘊藏著無限,所以,他的胸懷便會遼闊無比,他的目光便會飛縱千里,從而包容一切,涵蓋一切,洞明一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