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他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1981年辭世。
茅盾的全部作品集
《腐蝕》作者是茅盾。《腐蝕》是一部日記體長篇小說。它透過主人公趙惠明從一九四0年九月到一九四一年二月的五十多篇日記,暴露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時期國民黨特務瘋狂反共反人民、腐蝕戕害幼稚無知的青年和加緊與汪偽特務勾結投降賣國的罪行。
《子夜》作者是茅盾。《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說,原名《夕陽》。矛盾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
《虹》作者是茅盾。《虹》是茅盾1929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透過梅行素的一段人生追尋,不但真實地展現了二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迷惘、痛苦與追求,而且生動地刻畫了梅的性格。“虹”這一意象,既象徵著梅女士對理想的一種感覺;既美麗、又虛空,那麼誘人,卻又那麼縹緲;同時,這一意象也暗示著作者本人對於美、對於理想的深刻的幻滅感。《虹》的敘述,始終依循主人公梅行素的人生軌跡,但由於主人公的性格與思想始終是探索的、追求理想的,因而...
《林家鋪子》作者是茅盾。《林家鋪子》精選了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的四部短篇小說,即《林家鋪子》和“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原名《倒閉》,以一九三二年日本在上海發動的“一·二八”事變前後為時代背景,講述了江南鄉鎮一個雜貨鋪在動盪時局下被迫走向倒閉的故事,層層鯨吞的社會現實令人驚心。“農村三部曲”則講述了“一o二八”事變後江南鄉村一戶村民從“自田自地”的自耕農一步步淪為真正無產者的悲慘命運,“豐收...
《蝕》作者是茅盾。寫於1927年,1928年的《蝕》,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動搖》、《追求》,以廣闊的場面,宏大的氣勢,真實、迅速地反映了剛過去的大革命及大革命失敗後的社會心理。《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迴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鍛鍊》作者是茅盾。《鍛鍊》是茅盾於一九四八年寫的長篇小說,也是作家生前最後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最初連載於香港《文匯報》上(1948年9月9日至12月19日)。文化大革命後,經作者修訂,於一九八一年五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反映抗日戰爭的多卷小說中的第一部。小說主要描寫抗戰初期上海“八·一三”淞滬戰爭時整個社會風貌。茅盾在作品的小序裡曾說,寫完第一部,就因為中國共產黨已經不但解放了東北三省,且包圍天津、北平,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