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男,作家,浙江杭州人。生於文革時期,中學畢業後,曾從事牙醫,後棄醫從文,是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餘華從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他的成名作。《兄弟》被瑞士《時報》評選為2000年至2010年全球最重要的15部小說。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語等20多種語言在外國出版。
餘華的全部作品集
《活著》作者是餘華。《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第七天》作者是餘華。“濃霧瀰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裡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這是餘華最新長篇小說《第七天》的開篇,給讀者留下了足夠大的懸念,一個走向殯儀館、將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後還能留給讀者什麼呢?這次餘華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的故事,讓讀者體會到一種寒冬臘月被囚禁於積年冰川裡的寒冷,一種劇烈拉鋸式切膚的疼痛和虐心,一種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後無著無落的絕望。
《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許三觀賣血記》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並被譯成韓文、德文、義大利文等在國外出版。
《兄弟》作者是餘華。兄弟》講述了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人生,它透過一個重新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難中的崩潰過程,展示了個人命運與權力意志之間不可抗衡的災難性景象,也凸顯了人性之愛與活著之間的堅實關係。《兄弟》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外文,在國外出版。
《在細雨中呼喊》作者是餘華。在細雨中呼喊》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心靈歷程。作品的結構來自於對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記憶中的時間的感受,敘述者天馬行空地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個時間維度裡自由穿行,將憶記的碎片穿插、結集、拼嵌完整。餘華因《在細雨中呼喊》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現實一種》作者是餘華。《現實一種》中,餘華描述了山崗山峰兩兄弟的互相廝殺,暴力而血腥,讓人看得肝顫,噁心。但是我卻仍然難以放下手中的書,它彷彿擒住了人的靈魂,欲罷而不能。也許就像餘華自己說的那樣“暴力因為其形式充滿激情,它的力量源於人內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
《內心之死》作者是餘華。《內心之死》是餘華的讀書筆記。他說:"這些隨筆作品試圖表明的是一個讀 者的身份,而不是一個作者的身份。沒有一個作者的寫作歷史可以長過閱讀歷史,就像是沒 有一種經歷能夠長過人生一樣。我相信是讀者的經歷養育了我寫作的能力。”閱讀餘華的閱 讀,閱讀餘華閱讀的感受,養育自己的寫作能力,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
《餘華散文》作者是餘華。沒有一個作者的寫作歷史可以長過閱讀歷史就像是沒有一種經歷能夠長過人生一樣。我相信是讀者的經歷養育了我寫作的能力……二十年多來,我像是一個營養不良的孩子那樣保持了閱讀的飢渴,我可以說是用喝的方式去閱讀那些經典作品。最近的三年當我寫作這些隨筆作品時我重讀了裡面很多篇章,我感到自己開始用品嚐的方式會閱讀了。我意外地發現品嚐比喝更加愜意。
《靈魂飯》作者是餘華。《靈魂飯》是餘華的一部隨筆集。印象中,餘華的形象是小有才氣、文風較西化、不假洋鬼子、有點低調,但《靈魂飯》不這麼說,《靈魂飯》說他是與王安憶同期的,因為身處小城海鹽故不用當知青上山下鄉成了一名牙醫,沒有傳奇經歷,也沒有令人仰視的教養,只是憑一點小聰明,為了當作家不用撥牙,透過猛K國外諾貝爾名家著作,學來名家小說之風範,繼而成為國內“先鋒派”作家。這樣也可解釋他的作品如何能夠先在牆外開花之後得國內追捧。
《高潮》作者是餘華。《高潮》是本餘華的音樂評論集。面對音樂,餘華卻不免筆觸變得生硬起來,顯得力氣不足,拖泥帶水。然而我還是反覆的閱讀了幾遍《高潮》。有篇文章說聽音樂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從音樂親近音樂的,另一種是從文字親近音樂的。直覺中,餘華和我都屬於後一種人。
《餘華精選集》作者是餘華。本《餘華精選集》收錄餘華的短篇小說。現實的殘酷,說到底,就是要把裹在其外表的那層美麗的表皮撕破,而露出的血淋淋的液體和陰森的白骨。 我們太習慣於美麗,我們太憧憬美麗了,中國的傳統教育,總是這邊學著魯迅,那邊讓我們作那種人性美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