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廬(1909年-1977年),滿族,原名葆祥(後改為“翔”),字霄羽, 出生於北京貧困旗人家庭。與“奇幻仙俠派”還珠樓主、“社會反諷派”白羽、“幫會技擊派”鄭證因、“奇情推理派”朱貞木共稱“北派五大家”。自幼喪父,家中生計全靠母親及姊姊替人幫傭維持,自己十二歲起,也開始在外賺錢謀生,學業則一直斷斷續續,全憑自己苦修,自小的困苦環境,也間接造成日後在作品上的悲劇觀點。早期創作言情小說。1977年2月12日,因病逝世。有《瓊樓春情》、 《落絮飄香》 、《冷劍悽芳》、 《翠陌歸人》、 《朝露相恩》、 《海上紅霞》 、《朱門綺夢》 等。
王度廬的全部作品集
《鐵騎銀瓶》作者是王度廬。《鐵騎銀瓶》,清末民初北京武俠小說作家王度廬作品。為著名的“鶴-鐵系列”的最後一部,內容直承《臥虎藏龍》。講述玉嬌龍與羅小虎之子鐵芳自出生就被換走,十九年後出關尋母,同時嬌龍抱病出關尋子,羅小虎出關尋妻,玉嬌龍養女春雪瓶入關尋母的故事。龍歸大漠、虎葬冰山,《臥虎藏龍》主角悲劇收場,鐵芳雪瓶也在找尋的過程中逐漸成長。
《劍氣珠光》作者是王度廬。主要故事情節說的是武當派傳人李慕白自《寶劍金釵》所述殺死瘦彌陀黃驥北,名震京師之後,又因與迫於道義壓力無法與俞秀蓮結婚、又因誤會令俠伎謝纖娘自殺等情思糾結,意志消沉,對人生興味索然,投案入獄。江南鶴救其出於,交待他在退隱的汝州俠楊公久家養好身體後,喬裝商人,到江南安徽當塗拜訪靜玄禪師之後,到池州與江南鶴會面。李慕白因此開始了一趟自我反省自我磨練的旅程。旅途中獲取青冥寶劍、穴道圖,又獲悉楊公久之養孫楊豹獲45顆奇大珍珠,因奇貨可居而遭江湖圍追。而珍珠是來自於宮廷,與德嘯峰流放西北的冤案有莫大幹系,因此他與江南鶴覆命之後重新追蹤此案。李慕白自江南復出後成為隱俠,暗中扶助俞秀蓮孫正禮等解救楊麗英,助其殺死馮隆等人,並最終令德嘯峰冤屈得雪。本書上半部分主人公為李慕白,下半部分為俞秀蓮。
《鶴驚崑崙》作者是王度廬。《鶴驚崑崙》(又名《舞鶴鳴鸞記》)是該系列中從故事背景時間承接關係上的第一部,從創作時間上屬於該系列的第三部(作者武俠小說創作過程中的第四部,第一部為《河嶽遊俠傳》,其後即創作“鶴-鐵”系列,創作時間順序為《寶劍金釵》、《劍氣珠光》、《鶴驚崑崙》、《臥虎藏龍》、《鐵騎銀瓶》)。王度廬,原名王藻祥(一作葆翔),字霄羽,於1937年應其妻李丹荃的伯父之召,攜妻赴青島謀事。1938年1月青島陷於日寇之手,家庭遭遇經濟破敗之際,王藻祥以王度廬為筆名,於報刊連載武俠小說,開創“悲劇俠情”武俠小說流派。
《寶劍金釵》作者是王度廬。清末,文武雙全的李慕白愛上了鏢師之女俞秀蓮,但俞秀蓮已和孟思昭訂婚。孟思昭因仗義殺人逃亡在外,下落不明。李慕白為俞秀蓮四處尋找孟思昭,終於在京城與改名換姓的孟思昭相遇,成為朋友。在江湖爭鬥中,孟為李負傷而死,李此時才知道他就是孟思昭。李慕白被捕入獄,江南鶴將其救出。江小鶴帶走了李慕白,只在俞秀蓮的床前留下一柄劍和一張字條,上寫:“斯人已隨江南鶴,寶劍留結他日緣。 書中致力展示人物心靈中“情”與“義”的衝突,人物的命運演變時常是心靈中善與美、“情”與“義”衝突的結果。
《臥虎藏龍》作者是王度廬。蹄聲得得,驢背上坐著個青春小寡婦,款款而來。鮑大俠鍾愛的首徒江家公子,本來有家有小,竟然就此“中招”,迷上了小寡婦。鮑大俠門規嚴苛,得知此事後不容分說,堅決要清理門戶。他殺死愛徒,卻收養了他的孩子小鶴。不料,小鶴和鮑大俠的小孫女小鸞青梅竹馬,漸生情愫。長大後,小鶴偶遇異人收作徒弟,練就高超武功。愛恨情仇,鬧得一塌糊塗。最後,小鶴報了父仇,卻失手傷了情人。他心灰意冷,扶著“愛妻”小鸞的輿櫬,走在殘陽裡。。。後來小鶴回山,接掌師門,收了個徒弟李慕白,自己則終身不娶。李慕白下山後,和女俠俞秀蓮一見鍾情,卻承傳了同樣徒勞無望的愛。江小鶴啞巴師兄的再傳弟子玉嬌龍,和大盜羅小虎“臥虎藏龍”,將“愛恨情仇”推進到大漠飲恨。終於,還是他們的兒子韓鐵芳和玉嬌龍的養女春雪瓶,好不容易修成了“冀北江南遊蹤都遍 邊疆沙草儷影雙依”的正果。
《風塵四傑》作者是王度廬。惡霸崔大爺霸佔了貧家美貌女子胡麗仙。胡的父親雙鏢太歲及其徒弟劉寶成將崔打傷,在一女伶和崔的外室的協助之下,終於救出了麗仙。 書中的“四傑”,指的是四個混在天橋的小人物:劉寶成,一位撂地攤耍大刀賣“大力丸”的“壯士”;“雙刀太歲”,劉寶成的師父,胡麗仙的父親,一位當年威震江湖,現在貧病交加的老鏢頭;楊桂玲,一個“不十分走運”的唱老生的坤伶;“崔太太”,被崔大爺包養著的 一個外室不像外室、娼婦不像娼婦的女人。然而在惡霸仗勢欺人時,他們敢作敢為,捨己為人。該文將古都風貌、天橋風情、老北京人的喜怒哀樂寫得栩栩如生, 劉寶成的厚道、楊桂玲的老練、崔太太的潑辣,都寫得很生動,然而書中最含象徵意義的,則是並非主角的“雙刀太歲”。這位“雙刀太歲”,老病衰昏,與武俠小說中的那些江湖豪客、鏢頭俠士的形象,有天壤之別。他自己認為,原因在於“到了運”,其實“是因為年頭已經改變”,他們稱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再復返了,現代社會已是一個“非英雄”的社會……雙刀太歲竭盡殘生餘力,奮起示威,場面十分悲壯,然而回到家中,他便力竭身亡了。以理性觀念視之,他的行為無異於唐·吉訶德之大戰風車,他把現代,又認為是他保鏢走江湖、憑武除惡霸的那個時候了。
《燕市俠伶》作者是王度廬。現在風行裡的“平劇”,在早先原屬於“亂彈”。清朝乾隆年間,因為皇帝屢次南巡,那時南方最闊的是兩淮的鹽商,他們用了很多的錢,成立了戲班,專為給皇帝“祝福”之用。他們的戲班,分為“花”、“雅”兩部。“雅部”是崑曲,是那時候“正統派”的戲劇;“花部”所包括的可就多了,都是一些“地方戲”,例如: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全都名之曰“亂彈”,以興“雅部”之崑腔,相對而言。可以說是平民化的戲劇。後來漸漸集中在北京,彼此互相競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