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返回

搜尋 繁體

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說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林諾,自1975年起,在法國定居。長篇小說《玩笑》、《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是以作者母語捷克文寫成。而他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慢》、《身份》和《無知》及隨筆集《小說的藝術》和《被背叛的遺囑》是以法文寫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戲劇代表作。

米蘭·昆德拉的全部作品集

搭車遊戲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搭車遊戲》作者是米蘭·昆德拉。搭車遊戲--姑娘和男朋友一同開車去休假。在加油站泊車時.姑娘思考到靈與肉的問題,為自己的害羞而憂慮.轉而愛慕另外女人的輕佻放蕩,特別是公路上搭車的年輕女郎和司機那樣一來一往的勾引遊戲。姑娘再度上車時便以一個陌生女郎的口吻和男朋友說話,男朋友也慢慢轉入一種魯莽粗野的方式。兩人新的自我終於迷失在這場模仿搭車的遊戲裡。

被背叛的遺囑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被背叛的遺囑》作者是米蘭·昆德拉。依我看來,偉大的作品只能誕生於他們所屬藝術的歷史中,同時參與這個歷史。只有在歷史中,人們才能抓住什麼是新的,什麼是重複的,什麼是發明,什麼是模仿。換言之,只有在歷史中,一部作品才能作為人們得以甄別並珍重的價值而存在。對於藝術來說,我認為沒有什麼比墜落在它的歷史之外更可怕的了,因為它必定是墜落在再也發現不了美學價值的混沌之中。對我來說,成為小說家不僅僅是在實踐某種文學體裁;這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睿智,一種立場;一種排除了任何同化與某種政治、某種宗教、某種意以形態、某種倫理道德、某個集體的立場;一種有意識的、固執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為逃逸或被動,而是作為抵抗、反叛、挑戰。

為了告別的聚會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為了告別的聚會》作者是米蘭·昆德拉。秋天來了,在宜人的山谷裡樹葉變成了黃色、紅色和褐色。小小的礦泉療養鎮看上去象是被裹在火焰裡了。女人們在療養地的林蔭道上散步,她們不時停下來,俯在水花四濺的噴泉邊上。這是些沒有孩子的女人,她們來到這兒,希望能獲得生育力。這些病人中,也有少數男人,因為除了婦科的奇蹟外,礦泉療養地的治療對於各種精神病症看來也是有益的。儘管如此,女人仍然要比男人多出九倍——對於象茹澤娜這樣一個年輕的護士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惱怒的比例,意味著整天都得照料那些沒有生育力的婦女們。

玩笑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玩笑》作者是米蘭·昆德拉。個人歷史除了它本身的發生之外,也還告示什麼嗎?儘管我抱著懷疑,但我仍然殘留著一絲非理性的迷信,例如堅信落在我身上的一切事件總有它的含義,它表明某個東西;還有生活透過它本身的歷史,在向我們說話,給我們漸次揭示某個秘密,它就像一幅字謎畫讓你去猜,我們所經歷過的各種歷史同時組成一部生活的神話,而這一部神話中就藏著解開奧秘和真理的鑰匙。這是幻覺嗎?可能甚至是真實可信的,但我無法抑制想要持續不斷地解開我自己生活之謎的願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作者是米蘭·昆德拉。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倒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不朽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不朽》作者是米蘭·昆德拉。歌德談到的不朽當然和靈魂的不朽毫無關係。這是另外一種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後仍留在後人記憶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這種偉大程度不等、時間長短不一的不朽,每個人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可以有這個嚮往。我在童年時代每星期日都到一個摩拉維亞村子去閒逛;據說這個村的村長在他家的客廳裡放著一口沒有蓋蓋子的棺材,在他對自己感到特別滿意的適當時刻,他便躺進這口棺材,想象著自己的葬禮。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莫過於躺在棺材裡夢想:就這樣,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無知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無知》作者是米蘭·昆德拉。人們不斷地批評那些歪曲、重寫、偽造自己的過去,或是擴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這樣的批評是公正的,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項更基本的批評,也就是對人的記憶本身的評批,它們就不具備重要性,因為人的記憶,可憐的記憶,真的能做些什麼呢?它只能留住過去可憐的一小部分,沒人知道為什麼留住的恰恰是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在神秘地進行,超越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興趣。我們將無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們竭力排除下面這一最為明顯的道理:事實存在時的原來模樣已不復存在;它的還原是不可能的。

本性(身份)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本性(身份)》作者是米蘭·昆德拉。《本性》是昆德拉於1996年秋在法國完成的。小說的人物非常簡單,實際上只有兩個,尚塔爾和讓一馬克,一對戀愛了多年的情人。他們沉浸在幸福之中,從來沒有想到過分手,但是,在後來,某些想象闖人了他們的生活。使尚塔爾煩惱的想象發生在諾曼底一個小鎮的海灘上,在那兒,她所看到的男人全都帶著孩子。於是,她斷定,男人們全都爸爸化了,全都成了爸爸,而不是父親。她突然想到,如果自己從其中一個爸爸的身邊走過,這個男人會不會回頭看她呢?她認為不會。她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男人再也不會回頭看她的世界中。她把這個念頭告訴了讓——馬克,並努力說得輕鬆一些,然而,使她吃驚的是,她在自己的聲音中聽出了痛苦的憂鬱。

生活在別處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生活在別處》作者是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是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肖像畫。昆德拉以其獨到的筆觸塑造出雅羅米爾這樣一個形象,描繪了這個年輕詩人充滿激情而又短暫的一生,具有發展小說的許多特點。就其題材而言,表現一個藝術家(或知識分子)是本世紀文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因為展示我們這個複雜的時代也只有複雜的人物才能承擔。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詩人創作過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細的。創作過程當然不僅指下筆寫作的過程,而且更廣義地指一個詩人的全部成長過程。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部小說是對我所稱之為抒情態度的一個分析。

緩慢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緩慢》作者是米蘭·昆德拉。想去一個城堡參加晚會以及過夜的渴望把我們抓住了。在法國,很多城堡改建為旅館:一方綠色草地迷失在一大片沒有綠色的醜陋之中;一段小徑、樹木、和鳥兒置於密如織網的道路之間。我開著車,從後視鏡中盯著跟在我後面的那輛車。左轉燈閃著,整輛車湧出不耐煩的波浪。開車的人正等待機會超越我的車,如同一隻猛禽窺伺一隻麻雀。妻子薇拉對我說:"在法國,每五十分鐘就有一個人在公路上慘死。看看這些在我們周圍開車的瘋子。正是同樣的這些人,看到一個老婦人當街被搶時,表現出極端謹慎的態度。而當他們手握方向盤時,怎麼又不害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