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遊戲》等。
赫爾曼·黑塞的全部作品集
《荒原狼》作者是赫爾曼·黑塞。這本小說的中心人物哈瑞泛誒眨℉arry Haller)是黑塞本人第二次婚姻觸礁後的寫照。習慣於布林喬亞(Bourgeois)生活的哈瑞,其深入又獨立的思想使他看出德國受到軍事與工業勢力的影響與控制,正一步步的邁向戰爭。他和平主義的意見與周遭平庸的布林喬亞格格不入。缺乏家庭溫暖又無社交活動的哈瑞在強烈理性又孤立的生活中,已經不知道感覺與感情為何物。他只覺得心中有一隻原始有野性的荒原狼(Steppenwolf),時時會不由自主的爆發出來。一方面他是受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另一方面他是衝動直率又孤僻的荒原狼。深陷入矛盾接近自殺邊緣的哈瑞依靠他本身無意識(Unconscious)中的阿尼瑪與自性引導調和心靈中的理性與感性。
《玻璃球遊戲》作者是赫爾曼·黑塞。一種懺悔式的文學形式——表現出來的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它也同樣暗含著外在的現實。黑塞所頌揚的內在旅程也不光是對個人主義一種浪漫派式的歡呼,它指的是個人潛能透過一種叔本華意義上的意志力量而得以實現的過程,這顯然強調了人的實存這一面。黑塞的主人公們總是置身於旅程之中。他們由於無力控制外在的現實,轉而尋求個體的發展、實現和意義。富有意義的是,黑塞追溯了主人公們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孤獨者之歌》作者是赫爾曼·黑塞。這部《孤獨者之歌》(又名《黑塞自傳》)共收十二章,包括《一個魔術師的同年》《學校生活記趣》《我的外祖父》《往事追憶》《憶印度之旅》《紐倫堡之旅》等,可以說是瞭解、認識黑塞那顆熾熱又復冷靜的心魂最佳的告白。黑塞曾於一九四六年榮獲歌德獎,同年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羅曼羅蘭稱譽:黑塞的人生態度是歌德似的,新德意志精神的復興基礎即奠基於此。
《席特哈爾塔》作者是赫爾曼·黑塞。席特哈爾塔,這個婆羅門的英俊兒子,這隻年輕的雄鷹,在房子的背陰處,在河岸邊小船旁的陽光下,在婆羅雙樹林的樹蔭裡,在無花果樹的濃蔭下,與他的好朋友並且同是婆羅門之子的戈文達一起長大了。在河岸邊,在沐浴中,在神聖的洗禮時,在神聖的祭祀時,太陽曬黑了他的淺嫩的肩膀。在芒果樹林裡,在孩子們遊戲時,在母親哼唱時,在神聖的祭祀時,在他那身為學者的父親教誨時,在賢人們講話時,濃蔭融入了他的烏黑的眼睛。席特哈爾塔早就參加了賢人們的談話,與戈文達苦練辯論,與戈文達苦練觀察的技巧,以及專心潛修的功夫。他已經學會了無聲地默誦“唵”,默誦這個詞中之詞,吸氣時默誦這個詞,呼氣時默誦這個詞,全神貫注,額頭上寵罩著清純才智的光輝。他已經懂得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瞭解阿特曼,不受干擾與宇宙保持一致。
《彼得·卡門青》作者是赫爾曼·黑塞。那時候,我家鄉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麼名字,我還一無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紅日之下平湖似鏡,碧綠的湖面交織著絲絲銀光,環抱著湖泊的崇山峻嶺層層疊疊,高遠處的山縫間是白雪皚皚的凹口和細小的瀑布,山腳下是傾斜的、稀疏的草場,其間點綴著果樹、茅屋和灰白色的阿爾卑斯山母牛。我的可憐的、小小的心靈是那麼空虛,那麼平靜,又有所期待,於是,湖泊和高山的精靈便把它們勇敢壯麗的事蹟書寫在我的心靈上。堅韌的峭壁和陡坡一副倔強的神態,懷著敬畏的心情,談到了時間。時間的兒子便是它們,它們的身上留下了時間的傷痕。它們談到了當年的情景:地球開裂,彎曲,在成形時的痛苦的呻吟聲中,巖峰和山脊從它飽經摺磨的軀體裡突起。岩石山咆哮著、轟鳴著擠出來,山峰聳起,毫無目的地越升越高、直到折斷為止;雙峰山你死我活地拚命爭奪空間,最後,一座勝了,突兀而立,把它的兄弟甩到一邊,跌得個粉身碎骨。從那個時候以來,折斷的山峰,被擠走而碎裂的岩石,便始終留在山上的淤泥裡,隨處可見。每到冰雪融化期,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