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她於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她四歲喪父,童年的苦難和母親的悲慘命運影響了她的一生。杜拉斯以小說《厚顏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天涯。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注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杜拉斯的六十餘種作品始終擁有廣泛的讀者和觀眾,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的小說《情人》(1984)。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裡,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箇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立即被譯成各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全部作品集
《藍眼睛黑頭髮》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一個夏日的夜晚,演員說,將是這個故事的中心所在。一絲風也沒有。岩石旅館已經在城市的前方顯露。旅館大廳的門窗都敞開著,背後是紅裡透黑的夕陽,前面是若明若暗的花園。大廳裡有一些婦女,身邊帶著孩子。她們在談論夏日的夜晚。那真是難得遇到,整個夏季大概只有三四個這樣的夜晚而且還不是年年如此。趁還活著,應當好好享受享受,因為誰也不知道上帝是否還會讓人享受到如此美麗的夏夜。
《寫作》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我在房屋裡才獨自一人。不是在屋外而是在屋內。花園裡有鳥,有貓。有一次還有一隻松鼠,一隻白鼬。我在花園裡並不孤單。但在房屋裡卻如此孤單,有時不知所措。現在我才知道在那裡待了十年。獨自一人。為了寫書,書使我和其他人知道我當時就是作家,和今天一樣。這是怎樣發生的?該怎麼說呢?我能說的只是諾弗勒堡的那種孤獨是被我創造的。為了我。只有在那座房屋裡我才獨自一人。為了寫作。但不像此前那樣寫作。為了寫一些我尚未知的書,它們永遠不由我或任何人決定。
《勞兒之劫》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勞兒之劫》是法國當代最著名女小說家瑪格麗特·杜拉斯(1014-1996)的作品。主要內容是:勞兒·瓦·施泰因結了婚,離開了故鄉,有了三個孩子,看上去滿足而幸福。十年的沉寂生活之後,勞兒隨丈夫回到故鄉。十年前被摯愛的未婚夫拋棄的場面其實一直糾纏在勞兒心頭,她像舞會上“劫持”未婚夫的那個女人一樣“劫持”朋友的男友,重演了自己年輕時的遭遇。
《情人》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我已經上了年紀,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個男人朝我走過來。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紹之後對我說:“我始終認識您。大家都說您年輕的時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訴您,依我看來,您現在比年輕的時候更漂亮,您從前那張少女的面孔遠不如今天這副被毀壞的容顏更使我喜歡。”
《副領事》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法國駐拉合爾的副領事在拉合爾一年半期間,沒有一個朋友,從沒有人進他的官邸。一天夜裡,他朝薩里瑪的花園開槍,打死了幾個麻風病人,接著站在陽臺上大聲吼叫起來。由於這件令人頭痛的案子,他被調離拉合爾,在加爾各答等待重新安排。對於這件事情,他拒絕解釋,連拒絕解釋的理由也不願說明。
《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故事的主人公昂代斯瑪先生年過七旬,他和最後一個妻子晚年所生的女兒是他的最愛。妻子離開了他,女兒瓦萊麗是他唯一的希望和安慰。昂代斯瑪先生在鄉下的村子邊為他的女兒買了一幢房子。他女兒想在房子的前面建一個可以看到山谷的露臺,並聯繫好了一個這個露臺工程的承包人和父親見面。這天下午,昂代斯瑪先生坐在房子前面的藤椅上等著米歇爾·阿爾克先生,約好要和他商量建造露臺的事宜,但是阿爾克先生卻遲遲沒有出現,而他的女兒開車將他送到山上之後就到山下廣場跳舞去了。於是昂代斯瑪先生等待著建築商,同時也等著女兒上山來接他回家。就在這等待的幾個小時中,昂代斯瑪先生回憶著往事,起伏的思緒在山中光影的不斷交錯中營造出惆悵的氛圍,預示著一個衰老不堪的富有者佈滿陰影的老年光景。
《廣場》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她是包攬家務的女傭,在巴黎火車站下車的不計其數的布列塔尼女人。他是鄉村集市的流動小販,賣點兒針頭線腦,零七八碎。他們--成千上萬--不名一文。他們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顧影自憐,怨天尤人,內心空虛,嚮往愛情。在偶然的相遇中,在夏日的廣場上,發生了這一幕幕……但還是孤獨。 “戲劇式”小說,後也成為杜拉斯改編上演的第一部戲劇,至今仍在法國巡演。透過一個流動商販和一個年輕女傭坐在街頭廣場椅子上的瑣碎談話,表現兩人的日常生活,捕捉他們的細微情感,特別是人在社會中的孤獨感。
《物質生活》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該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隨筆小說集,主要收錄了:《作家的身體》、《八二年10月》、《幻影紛至沓來》、《披巾的那種藍色》、《夜裡的最後一個顧客》、《化學氣味》、《話語的高速公路》等文章。她已經進入神奇境界了,這隻有我們知道。這本書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也沒有中間部分。杜拉斯說,每一本書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如果這樣,《物質生活》就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種。關於《物質生活》的筆法,杜拉斯用了一個詞形容“流動”。
《印度之歌》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本故事中出場的人物,均系從一本名叫《副領事》的書中移植過來,並把他們安排在一些新的地方。因此,無須再讓他們回到原書中去對號入座,也不應當認為,讀《印度之歌》乃是讀從《副領事》一書改寫成的電影或戲劇劇本。即使那書中某些大致情節,被本劇所採用,但在故事的處理上,本書也換了方式和視角。
《廣島之戀》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廣島,這就是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叫納韋爾-法國的納韋爾”,這一傳頌久遠的對白是這對情人分手時說的最後一句話。一個法國女人與一名日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愛,可是這愛是在原子彈轟炸過的廣島上誕生的。它註定又是一場被扼殺的愛情,短命而永恆,像這個法國女人在戰爭期間與一名侵法的德國士兵在納韋爾的那場愛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