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自己求情潘安應該會想想的,但是牽扯他老師這就不成了,如果這事方家絕對有理,受了天大委屈,潘安看著方永的面子可能會和老師說說,但這也要看許白安態度,他是不可能替老師瞎答應什麼的,朝廷之中沒小事,這不能不謹慎。
在那件事情上潘安問心無愧,在那以後他和方永就斷了聯絡,後來方永他爹查出了貪汙的實證,一個二品大員就這麼落馬了,方永和他爹關係再不好也不可能不受到牽連。
這一下就被貶到一個偏遠小縣當縣令了,本來憑著他自出籠絡人的本事再加上他爹的身份在那他已經是個四品官了,這麼一把連降三級,眼看著翻身都難。
結果這些年在那個偏遠貧困的地方反而讓他醒悟了過來,慢慢地努力最後新帝登基沒多久他因為有些功績被上面賞識又尋了機會調回了京城,後來和潘安恢復了聯絡,潘安發現方永沉穩有禮了不少,一看這些年就經歷許多,想起兩人相交的時候頗有感觸,這麼多年過去那些偏見不算什麼,兩人恢復了交往。
方永和杜仲葉恢復了聯絡,只不過以前是方永杜仲交情最好,現在成了他和杜仲走得更近,當年的疏遠多年落下了疙瘩。
一直到潘安七十五歲他才壽終正寢,這時他早已辭官,皇帝念他勞苦功高,實實在在有許多功績,而且還有著姑父的身份,看他急流勇退覺得愛卿簡直太識大體了,就給了他一個爵位。
按照如今的封爵制度,只有公、候、伯三等,且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爵位有可世襲和不可世襲兩種,以軍功大小定,均給誥券。除了有軍功者,可得封號的還有曲阜孔子後裔衍聖公及駙馬都尉、外戚等,但是隻給誥不給券。
潘安本來就算功勞再大也沒有封爵這一說的,但是他還是駙馬啊,因著這點皇帝就封了他文安伯,可世襲。世襲這一點還是長公主殿下親自去和他的皇帝侄子求來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嘛,她就這麼一個兒子,百年之後兒子不出息怎麼辦,有個爵位在還能撐撐場面。
皇帝允的也比較痛快,爵位既然給了,這襲爵的人又是他親堂弟,這還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這爵位只能世襲三代,潘安頓時想起了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他們家不會三代之後就沒落,不過他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畢竟年歲已大,精力不濟,他現在頂多教導一下孫子,曾孫子他都顧不上了。
不過兒孫自有兒孫福,潘安也沒有強求的意思,這爵位他掙了下來,至於能不能守得住就看兒孫的了,潘安只希望別他一閉眼兒子就犯了錯被剝奪爵位這就悲劇了。
潘安這輩子就這麼一個兒子,雖說小時候因為長在公主府和他有些疏遠,不過孩子還是沒長歪的,雖說沒看出有什麼太大的才幹,但是這張俊朗的臉還是隨了他的,這讓潘安十分欣慰。
對於長得好看的人,尤其這人是自己的兒子,潘安就比較包容,小時候孩子不懂事聽了些許傳言對他不太尊敬他也沒因此對兒子有什麼看法,慢慢和他接觸多了就發現孩子本性還是不錯的,等到成年了反而與他親近許多。
潘安在走的時候沒什麼太大的遺憾,就在他死的那一刻只覺得意識恍恍惚惚,只聽得周圍都是哭聲,有他的兒子的、孫子的、孫女的、曾孫的,還有下人們的,他已經分不清了,這時最清晰的反而是學習機的智慧123的聲音。
潘安恍惚聽著123說宿主完成任務,成為了人生贏家,而它的輔助任務也已經完成,隨著宿主的死亡它也即將解體,隨宿主一起飄散在這人世間。
聽著這熟悉的機械的聲音,潘安有些不忍,他死了123也要消失嗎,這麼多年以來,潘安甚至產生了錯覺,他覺得123已經有了自我的意識,它也一樣是個生命。
如今,它也壽終正寢要和自己一起去了嗎。
潘安用渾濁的眼神看了看跪了一地的子子孫孫,長公主十年前就已經去世,這些孩子有自己的路他已經沒什麼好留戀的了,如今他終生的摯友,一直陪伴在他身側的123也要和他一起去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將塵歸塵土歸土,只有刻在書上的他的名字或許會流芳百世,後世的人將不再只知道美男子潘安,亦有文安伯潘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