妁之言,也不是潘安能做主的。
在那之後潘安還曾和這位六小姐在陳家迴廊偶遇過一回,如今民風比較開放,許多貴女會上街遊玩,所以潘安能見到這位小姐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位六小姐名叫陳依依,由於陳父陳母的強大基因,陳家幾個孩子就沒有生的醜的,陳依依相貌十分明豔奪目,今年十二歲,初見少女形態,便有兩份媚色。
不過潘安初見此女便覺得她性子有些高傲,應是在遇見之前聽說了陳父想把她許配潘安之事,看潘安的眼神就像看貨物,在估量貨物是個什麼價值。
那眼神中的輕蔑和惱怒掩飾不了,雖說兩人連招呼都沒打,實在是潘安剛要問個好,人家就把臉扭了過去,他也不自討沒趣,去拿熱臉貼冷屁股,反正他也沒高攀的意思。
後來潘安偶爾聽到陳家的下人八卦,說這位六小姐心氣一直不小,想要嫁進官宦人家,且要在郡城。
這也是她留下來的原因,怕去了安縣就在那邊被配了人,所以才想留在郡城,看是否有什麼機會。
潘安和她實在不配,不過就算和他般配,潘安此時沒有動男女婚嫁的念頭,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由於是去給自家弟弟當縣丞,所以這上任時間可以通融,陳父定是要等到放榜之後再走的,且要帶走的東西也不少,他們一家子也得好好準備下。
等陳父一走,雖說是陳韜等於陳府主人,但是他還得科舉考試,所以這府中內務的事情基本都攤給了陳貞的二哥。
因為一母同胞的關係,陳貞和大哥二哥關係都不錯,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體貼親和的二哥,這也是他走的最近的兄弟。
陳貞對於家中長輩的離開其實也挺期待,到時候當家的是最疼他的大哥,管理府中事務的是最寵他的二哥,這日子簡直不要太好。
所以,潘安和王鈺就時常聽到陳貞對於放榜的急切期盼,好像就等著放榜他就功成名就一樣,其實他這次答得一塌糊塗。
第66章 意外之災
陳父這次給陳貞的請帖說來還是有點來頭的,是當地太守府上發來的,邀請郡城大小官員以及他們的子嗣。
這位太守也是位雅人,頗有文才,且擅吟詩作畫。只要空閒下來便會舉辦文會,因是以文會友,所以這隻有功名是秀才及以上的人才能去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畢竟只有秀才才算士,這由階級觀念決定。
雖說是以太守的名義舉辦,不過基本由太守的長子操持,太守定是會到場,但是由於人數眾多,專案紛雜,地點分散,能不能得見太守一面就看運氣了。
太守身為一郡地位最高的官員,還是十分有號召力的,聽說這次宴請了好幾位當代書畫名家,據陳父說這次文會人數估計比以往都多,不知哪幾位大家會到場。
陳父也是第一次收到太守請帖,不愧為當地太守,他這得了任職的訊息才幾天,太守那裡就已經得知了還送來幾張請帖。
潘安和王鈺也是運氣不錯,跟著沾了一把光,兩人也知如今他二人根底淺薄,能結識一二能人對他們也是有莫大助益的。
尤其對於王鈺來說,說來王鈺如今已再無痴肥之相,且因為這兩年來沒少被武師傅照顧加練,身形很是高大魁梧,看著很有男子氣魄,雖然膚色很白,但是一點不影響氣質,這一點讓潘安很是羨慕,他一直想讓自己長得氣概一點,可惜天不遂人願。
王鈺家庭情況複雜,他和他母親最大的靠山就是他外公,而他外公的靠山則是縣令,但是這靠山哪就能靠一輩子,萬一哪天這位縣令高升或是被擼了呢,或者不願給他外公靠了呢。
潘安知道王鈺心裡一直著急,想要出人頭地,但他也知道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自從院試之後就想拜位身份不低的老師,算是多層保障吧,這次的文會也是個機會。
看著王鈺躍躍欲試的樣子潘安也能理解一二,他自從拜師以後雖然得到老師的指導並不多,但是確實人有靠山好辦事,府學裡的生員很多對他的態度有明顯的變化,有些以前不搭理他的世家子弟現在見面也能打個招呼。
而且府學裡的訓導對他也會關照一些,遇到糟心的強權事件也不至於求救無門,雖說老師大多隻能起個震懾作用,但是對於他們這些無權無勢的平民人家可是個大靠山。
雖說潘安覺得自己這樣把老師當靠山有些功利性太重,畢竟老師應該扮演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不過古代老師與學生關係十分緊密,能算半個父子,但是又不像父子那樣有血緣和親情可以維繫關係,所以基本上屬於一個看中你的資質給你前期投資,另外一個在資源幫助下能夠功成名就以後再回饋。
雖說有些老師對學生還是很有情誼,是純粹愛才心切,把學生當做兒子來疼,不求回報。但是大多數老師還是出於投資心態來收學生的,為了維繫這段師生情,很多老師會把女兒嫁給自己的得意門生,這點十分常見,這也是維繫關係長久的常規手段。
三人對於此次文會還是很重視的,於是出來置辦行頭,潘永民對於這次兒子能去見大人物也很是重視,幾乎把拿來的所有錢都給了他,讓他買身好衣裳,萬不能到時候讓人看不起。
潘安對於爹爹的心情很是理解,由於出身問題,他爹很是自卑,如今他仕途順利,他爹就覺得家庭背景拖累了他。
拿上他爹給的銀錢,潘安也沒打算傾家蕩產就為了一件衣服,他出身如此,沒有必要遮遮掩掩,不然反而會讓人看不起,覺得他做人不夠磊落。
說來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郡城,這裡的繁華程度是府城不能比的,店鋪鱗次櫛比,好多新鮮物件。
在這潘安在許多商鋪見到了琉璃製品,讓他覺得有點親切,不過價格十分可觀,他也就只能看一看了。
王鈺倒是對琉璃製品很感興趣,琉璃在漢代可以說是皇室專用,很少會流傳到民間,這裡雖然是架空年代,但是大致走向還是差不多的,就是多了幾個穿越者改變了不少歷史,不過好處是如今百姓生活還算不錯,許多陳規陋習也被蝴蝶沒了。
這琉璃雖然已經不算罕見了,但是價格還是頗高的,王鈺連連看了幾家,也沒遇到讓他喜愛同時價格又能接受的。
最後三人就來到了郡城最大的飾品鋪子,這裡東西繁雜,價格有高有低,大家也是抱著撿漏的心態過來的。
潘安逛了逛這裡,最多的的便是玉飾了,不過他對於這種裝飾品並不感興趣,覺得有這錢還不如多買幾張紙練字,所以就是隨意轉轉,反正絕大多數的價格都是讓他望而生畏的。
見王鈺在一處停留許久潘安就過去看看,就見王鈺盯著一琉璃盞目不轉睛的,這樽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