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後來荷蘭人宣稱“臺灣土地……是屬於中國皇帝。中國皇帝將土地賜予東印度公司,作為我們從澎湖撤退的條件。”把中國方面允許的“擇便拋泊”理解為土地割讓或賜予,顯然與事實相悖,明顯是荷蘭人的胡說八道。但是這種胡說八道的背後,卻可以看出中國在外交上的被動。日後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時,便警告荷蘭人,臺灣向來是中國的土地,中國不用時可以借給他們用,要用的時候就要討回來。

澎湖之役有得有失。

這次由中國軍隊發動的軍事威懾行動,從天啟正月初二持續到七月十三日,歷時約六個半月。其間只有小的軍事衝突,並沒有釀成大戰。從戰略上說,奪回澎湖島當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裡位於臺灣海峽之中,扼東西 、南北水道,倘若有所閃失,將對福建沿海重要貿易基地漳州港、廈門港構成巨大安全隱患。荷蘭人退出後,這條航道才是安全的。從這點上看,南居益是有功績的,他對此顯然也得意洋洋,在寫給朝廷的奏疏中仍流露出自負的神情:“向非本院排眾議於紛紜,獨建渡澎之策,運神機於幃幄,屢盡推轂之奇,何以能驀奏膚功,復祖宗百年疆土,弘敷遠略,舒廟堂宵旦焦勞,有如今日者哉?”

可是澎湖之役並不是一次徹底的勝利。

這次戰役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給荷蘭殖民者予沉重打擊。福建水師出海六個月,只是虛張聲勢,根本不敢大張旗鼓地展開軍事報復。可見南居益對荷蘭人的堅船利炮委實有很深的畏懼,在兵力與船隻都超過對手的情況下,仍然縮手縮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