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出生在幽州遼西令支,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東北角的灤縣、遷安一帶。幽州管著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遼寧、吉林的部分地區,屬於東漢的東北邊疆地帶了。《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公孫瓚的身世,但《後漢書》上加了一筆,說他“家世二千石”,看來至少在他父親那代還是省部級幹部。大概在他17、8歲的時候在本郡做了書佐,也就是一個抄抄寫寫的小吏,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秘書。《後漢書》怕別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世家子弟怎麼做了小吏,於是特意寫道:“瓚以母賤,遂為郡小吏。”看來他們家道雖然如日中天,但公孫瓚卻是庶出,不過這個“賤”字似乎還暗示不只庶出那麼簡單,也許他的母親甚至沒有名分,而只是女婢或家伎。平常人家的子弟,能在郡府混個小吏也就不錯了,但以公孫瓚的家世做這樣的差事卻不見得有什麼光彩。
但俺說過,世家巨族的庶出或旁支往往更出人才,這個公孫瓚無疑又提供了一個例證。由於他能才幹出眾,侯太守對他非常器重,並把女兒嫁給了他。什麼才幹呢?史書記載的是,聰明機變,口齒便給,記憶力超群,每次給領導彙報工作,也沒廢話,而且總是攢齊了幾件事一起說,毫無差錯。這樣的幹部,即使換到現在,也一定會得領導歡心的。
說來有趣,那時與現在雖然相隔近兩千年,但許多事情還真是驚人的相似。公孫瓚直接進郡衙門做了書佐,相當於現在的“走後門”。但這種方式跟現在一樣都不是當官的正途,都是“以工代幹”,由於學歷不硬很難“轉正”,很有可能一輩子就是個小吏。怎麼才能走上正途呢?侯太守給女婿指道了,還是得上學呀!於是公孫瓚來到了盧植的門下。因此,劉備與公孫瓚這一對好同學,其實相當於現在的黨校同學,只不過公孫瓚讀的可能是“幹部進修班”,而劉備讀的是“專接本”。其實,即使到現在,黨校也是某些有心人聯絡感情、交朋納友的好地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